作者 | 全鹏飞
编辑 | 丁洁苒
本文由传媒志原创出品,转载请授权
全文共4635字,估计阅读时间为4分钟
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羊城晚报》记者李青前往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新闻系进修,在进修期间阅读了大量关于媒介融合的文献资料,并且实地考察了一些媒体、研究机构。她将她的所思所想都凝结在《媒体新进化》一书中。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与白居易相逢于扬州。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一首赠予刘禹锡,临别之时,刘禹锡也回了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笔者将借刘禹锡这首诗来评析李青的《媒体新进化》,以此回答传统媒体是否走到了尽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008年,美国的《今日美国》宣布停刊。
2012年,德国的《纽伦堡晚报》宣布停刊。
2013年,中国的《新闻晚报》宣布停刊。
2014年,英国的《威尔士周报》宣布停刊。
……
斜阳老去,槐花跌落,我们将情怀放入抽屉。
曾经的无冕之王、第四权力,如今的新闻民工、苍黔凋敝。裁员、停刊、倒闭,传统媒体人开始逃亡倒戈,新闻大旗在灰暗的天空下孤独地飘摇。
这背后是读者的大面积流失,发行量的塌方式下降,广告收入的断崖式坠落,媒介公信力和权威性落下的帷幕。聚光灯打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脸上,光彩夺目,容光焕发,一如这个舞台上华丽的曾经。


(数据来源:CTR市场研究-媒介智讯)
传统媒体并不是坐以待毙,他们也做过很多尝试。办网站、开微博、开微信公众号、入驻头条号、开发新闻客户端,编辑也开始称自己是小编,回复留言的时候也说“蓝瘦香菇”,偶尔还有碎了一地的节操……他们跟随着时代的发展,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语态,也以用户为中心,新媒体拥有的功能他们都有,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庞大的传播矩阵就是框不住用户的心呢?所有人都知道不转型互联网就是等死,尝试过转型的媒体会说转型就是找死。从目前情形来看,除了为数不多的几家传统媒体转型相对成功外,大多数媒体都倒在了媒介融合的路上。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蛰居二十三载,满目凄楚,正是目前传统媒体的窘境写照。
传统媒体真的走到尽头了吗?
李青在《媒体新进化》中这样说:“身处数字技术革命不断推进演变的今天,所有的答案也许尚不成其为答案,所有的答案也许还如蛰伏的夏蝉,尚深藏于黑暗的泥土,在等那夏日阳光下的歌唱。”
如果看不到未来,那就回头看历史吧!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新闻是应社会、经济、技术变革的副产品,每一次重大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都会带来新闻的变革。麦克卢汉说:“当我们遇到全新的状况时,我们总是倾向把它们与最近的过去联系在一起。我们通过后视镜审视当下。我们向后踏步,走向未来。”
于是李青回顾了历史上的“1500”年代,德国人古登堡进行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获得成功,并开始投入产业实践。从此,现代文明开始起步,人类进入印刷媒体时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社会、政治 运动暴风骤雨式地来袭,李青用两个字概括了那个时代:混乱。
我们正处在那个混乱的“1500”年代。以印刷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都承担着社会信息传播的最重要角色,而互联网的兴起让“新闻=印刷媒体”的惯性思维戛然而止,社会本身并不需要某种特定的形式,比如报纸。
社会需要的只是新闻。
传统媒体极力想要在新的传播环境中继续扮演着自己的主角,却发现新闻议程的设置者已经不再是自己,以往的传播法则渐渐失效。
1956年出版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作者认为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制度与其社会政治制度一脉相承,基本可以分为四种: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主张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传播新闻和发表意见,在“观念的自由市场”中,通过“竞争”使正确的意见最终得到承认。但是,当自由被滥用时,不负责任的传播态度和恶俗的传播内容,使得传播活动损害了公共利益,大众媒体也面临着信任危机。所以,社会责任理论兴起,它强调自由须以责任为前提,新闻媒介在享有自由权利时,要克尽对于社会,公众的义务和责任。社会责任理论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它实际上将普通民众与媒体精英和政客分离开,前者是信息消费者,后者则是信息“守门人”。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守门人”角色崩塌了,信息不再是由精英群体向普通公众的单极流通,每个公民都被赋予话语权,信息流通呈现多极化,或者说去中心化的格局。传统媒体失去了社会责任论中描述的传播环境,精英们原本承担的社会责任向公众回归。
我们不是进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而是回到了那个众声喧哗的年代,一如四百多年前马丁·路德的小册子突破了传统教会势力的“守门”。

(马丁·路德 1483—1546,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
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无意义的信息泛滥,网络时代的信息是否与自由新闻年代的信息有类似之处?社会精英群体们为自由新闻年代画上句号,这是否意味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自由之后,又会出现一个群体来结束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还会是社会精英群体吗?
还是那句话,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