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自1664点反转性扬升以来,大盘一路冲关夺隘,截至7月10日,上证指数突破3000点之后顺势向上站到了3100点的位置,日成交量创出了2007年5月以来的天量,上半年A股沪指大涨62.53%,深证成指涨幅高达78.35%,流通市值由6124峰点的8.75万亿,增加到9万亿,2009年资本市场的火爆超出许多人的预期,业界对后期走势也产生了分歧。总体来看,受企稳回升的经济面、稳定的政策面、充裕的资金面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下半年股市有望继续保持震荡上行的格局。
第一,企稳回升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支撑股市上行
A股自从2005年底的牛市初期行情起,无论牛市、还是熊市,股市都与经济形势紧密地联系起来。从当前经济运行看,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是我国经济最为艰难的时期,随着国家一揽子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取得成效,无论从GDP、工业生产增长情况,还是从钢材生产量、发电量等实物指标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见底,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6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和发电量分别同比正增长3.8%和4.7%,这是今年来的首次正增长。实际上从5月起,用电量和发电量数据就已呈现出回暖态势,从而体现出宏观经济向好的趋向。二季度国民经济将出现企稳回升的局面,GDP有望呈现逐季加快的增长势头,全年8%经济增长目标基本可以实现。宏观经济前景趋好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进股市活跃。
第二,稳定的政策面支持股市延续上涨趋势
回顾行情发展的过程,从4万亿投资到十大行业振兴计划,再到各类区域振兴计划的相继出炉,积极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不断给市场信心注入强心剂,也成为资本市场日趋活跃的政策原动力。最近出现了关于信贷政策将有微调的说法,有人担心流动性政策变化对市场的影响,但是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总理再次强调当前的经济形势虽然有所扭转,但仍要继续坚持确保的措施,在信贷政策等方面也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的确保适当宽松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政策给市场的信号应是很明显的,国家仍然希望有更多的资金来促进经济的复苏扩张,而其中资本市场是这一政策的间接受益者。近期国家不一定会对市场本身采取更多的利好发展的政策,但是同样也不会来做出一些不利于市场的调整政策。
此外,不能忽视的是,经济企稳的基础尚不稳固。例如目前中国外贸的趋势很严峻,出口还处在严重的下滑过程中,另外就业形势也异常严峻,这就使刺激性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转向短期不会出现。在扩大内需、保增长、保就业率的大背景下,下半年新增信贷可能比上半年有所减少,但减少的幅度会低于目前的市场预期。相对稳定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
第三,充沛的资金流动性有助于行情扩展
上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制造了资金流动性充裕的大环境。一是上半年新增信贷规模创出历史同期天量。央行金融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新增贷款共7.36万亿元,新增信贷已达到5万亿元全年计划的147.2%。信贷资金的相当部分流入股市是不争的事实,且不论政策效果如何,对于资本市场的走强是显而易见的。下半年信贷规模将比上半年有所控制,但仍将保持一定的增幅,对资本市场走旺形成支撑。
二是各类基金融资极其活跃。2009年上半年累计有54只新基金获批,为市场流动性充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上半年的新基金募集资金已达到约200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1939亿元。此外,保险资金、QFII等资金都形成了跑步入场的局面。大量资金入市为市场注入大量新鲜血液,流动性的充沛是支撑股指震荡上行的重要动力。
三是IPO重启和居民储蓄分流继续吸引流动性。时隔9个多月后,新股发行再度开启,有利于投资者信心的恢复,作为重塑市场信心、继续扩大直接融资、为实体经济助力的IPO重启,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将给市场带来信心提振的作用。
第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相关板块走强
有人指责中国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不能治本,甚至连标都不能治,如果不是无知,也是“睁眼说瞎话”。从制定政策之初,政府就已经非常关切调整经济结构这个问题,注重深化改革,远近结合。具体而言,政策短期“下猛药”,而长期则重在“调结构”。事实表明,这方面的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以住房、汽车、家电等为代表的居民消费加速启动,为保增长立下汗马功劳。8个多月来股市持续上扬,大体上是恢复性上涨和对中国经济振兴的积极反映,是合理的。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行业的发展有积极引导作用。
一是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二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和民间资本投入,加快制定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措施。三是克服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从根本上要靠科技创新,积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适应市场变化,推进产品创新。支持和推进新能源、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基于经济周期和PPI逐渐触底回升的业绩好转预期,机构投资者三季度看好金融地产和工业中游,而根据产业链递延行业业绩好转的先后顺序,看好房地产产业链中,受益房地产投资增加的工程机械、钢铁、煤炭、化工,受益滞后效应的家用电器,受益铁路建设投资增加的铁路设备和建筑。而基于通胀预期和大宗商品涨价链,则看好石油、煤炭、黄金、新能源和部分基础化工。
第五,三季度保险资金将继续加仓
由于保险公司对投资资金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在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透露出的经济回暖迹象并不稳定的时候,保险资金并未大幅加仓权益类金融资产。进入5月份以来,保险资金表现出明显的加仓迹象。加仓股市大幅提高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大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77%、4.83%、4.57%。而去年年底,三家公司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4%、-1.7%、2.9%。
在经济复苏预期、流动性充裕以及积极政策等因素影响下,股市还会继续向上。保险公司目前制定的策略是三季度继续加仓。把握每次回调时的买入良机,保持较高仓位。由于保险资产中权益类金融资产对投资收益贡献较大,因此股市的上涨将成为保险业业绩提升的主要动力。进入四季度后工业生产总值将出现加速回升,物价由于翘尾因素也将出现明显回升,从而带动诸多宏观指标出现明显回升。基于这个判断,保险公司可能会在三季度大幅加仓权益类金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