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1日,欧洲物理学会新闻网站“物理世界”公布了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和陆朝阳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入选并名列榜首。
事实上,中国的量子通信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领先欧美国家不止一个身位。2016年11月16日“京沪干线”项目合肥至上海段顺利开通。同时,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2016年是量子通信规模应用元年。
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中国量子通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虽然科研水平高于欧美,但在国外,量子信息的研究主要是由Google、IBM、微软等科技巨头承担,中国急需一批企业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商业市场上。2015年10月,阿里云与中科院旗下国盾量子在2015云栖大会上联合发布量子加密通信产品,随后又与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成立“中国量子通信产业联盟”,成为量子通信商业化的领跑者。
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产业化。我国从事量子计算实验研究的主要单位是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数学研究所等。2015年7月30日,阿里云与中科院在上海联合创立量子计算实验室,研究量子安全,计算领域。2015年8月31日,蓝盾科技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签署了《共建量子密码技术联合实验室框架协议》,双方拟共同筹建量子密码技术联合实验室。2015年11月13日,中航工业与中国科大共建量子技术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