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84 3
2016-12-05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6年第47期 出版日期 2016年12月05日
“PC之王”遭遇过山车,如何绝地反击?

10月4日,印度新德里, 联想在印度发布新款手机Moto Z 和Moto Z Play。在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市场,联想手机的市场份额都已进入前三。
屏幕快照 2016-12-05 20.38.41.png
《财新周刊》 文 | 财新记者 张而弛 覃敏
  11月3日晚,联想集团(00992.HK)北京新总部大楼,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一片喜气中给几位新高管发放工牌。杨元庆面对媒体说,“我跟Laura Quatela(新任首席法务官)和芮勇(新任首席技术官)开玩笑,我们这是正式迎娶新人的仪式。”
  在联想最高决策层,将近一半高管面临职位调整: 主管人事的乔健换下中国区手机业务负责人陈旭东; 主管服务业务的王晓岩申请退休,由陈旭东接任;数据中心业务换了新总裁施浩德(Kirk Skaugen),原总裁Gerry Smith重新回到个人电脑(PC)部门;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不再兼任公司的首席技术官。
  这无疑引发了外界猜想:联想发生了什么?
  翻开联想集团当天发布的2016年中期业绩,答案并不难找:这家公司的营收状况并不乐观。PC和平板业务持续萎缩;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两年之后,占营收约20%的手机业务,正以平均每季度1亿美元以上的规模亏损,市场份额跌出全球前五;数据中心业务的亏损也继续扩大,从第一财季的3100万美元扩大至1.09亿美元。
  市场反应直截了当。联想集团股价已从2015年5月每股13.86港元的高位跌至现在每股约4.78港元,跌幅超过60%;IBM和谷歌曾因向联想出售业务换得一部分股票,但今年先后割肉卖出。
  对联想而言,过去的三年无异于过山车:2013年,其PC出货量超过惠普,首次登顶全球PC市场。也是那一年,联想卖出了约4500万部手机,在中国的出货量仅次于三星。此后短短三年间,这家5万多人的跨国企业从巅峰跌至低谷。
  作为1986年就加入联想的老员工,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几乎经历了联想所有的起落。 他告诉财新记者,高层认为联想当前面临的是双重挑战: 一是内部挑战,即如何从PC这种单一业务转向多业务管理,二是外部挑战,当互联网改变了公司与用户关系的时候。
  “通过这两年,我觉得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永远不要自以为是。”在中期业绩发布前,杨元庆在面向管理层的内部讲话中说,“当我们进入新业务时,首先应考虑的不是怎样去借用(过去的资源和能力),更多的是要想到怎样去建设、怎样去重新构架。”
屏幕快照 2016-12-05 20.38.50.png
联想手机:从巅峰到低谷
  2016年9月,Moto Z在中国发售。其背部有16个金属触点,可以通过磁力与外部的音箱、投影仪等模块拼接,从硬件上拓展手机功能。
  这款主打模块化概念的手机是联想收购摩托罗拉后押下的重注。 联想内部都知道,这是“杨元庆的项目”,欲带领昔日手机巨头摩托罗拉重回巅峰。在手机同质化严重的当下,联想还希望通过这款手机建立起自己的硬件生态。
  但在业界看来,Moto Z的开局并不理想,尽管上市三个月销量106万台,接近一代iPhone的销售曲线,但性价比更高的华为P9系列前三月全球销量超过了450万台。当下,国内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已不再是苹果初起时的“蛮荒之地”,而是一片“红海”。
  联想在手机业务上战略意识很强,布局很早,但后续执行力却一再令公司内外失望,错失了诸多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时机。早在2010年,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就拿着联想的乐Phone手机对财新记者表示,战略跟不上形势而猝死的IT企业比比皆是,“这个行业新技术变化太剧烈,最典型的就是手机,你如不提前布局,立刻企业就垮了”。(参见本刊2010年第21期“联想乐Phone大冒险”)
  对标iPhone的乐Phone销量没有达到预期,不过其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模式得以保留,成为联想手机业务的基础。2011年,国内3G网络建设全面铺开。三大运营商为抢夺新增用户,纷纷拿钱补贴厂商,以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为首的国内厂商迅速抓住这波浪潮,各种价格低廉的3G“千元智能机”涌向市场。
  联想一时风光无两,巅峰时期,其智能手机国内销量排名第二,仅次于三星,市场份额从2011年初不及1%,到2012年蹿升至12%;2013年全球手机销量又同比增长了91.7%,达到4550万部。
  2013年底,时任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发邮件给杨元庆,询问是否对谷歌旗下的摩托罗拉感兴趣。尝过收购IBM PC业务的甜头,2011年和2012年又通过收购德国Medion AG、巴西CCE及与日本NEC成立合资公司,逆势超过惠普、登顶全球“PC之王”的联想,希望收购摩托罗拉可以复制成功。杨元庆认为,以国际收购解决智能手机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对已经具备相当国际化基础的联想来说,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然而,形势急转直下。
  一方面,2014年三大电信运营商大幅削减手机补贴,当年后三个季度,联想手机中国市场出货量即呈抛物线下降:二季度为1296万台,三季度为1360万台,四季度则降至1012万台。联想“机海战术”的产品策略和靠运营商补贴的盈利模式遭受重创。
  另一方面,收购摩托罗拉的效果差强人意。中美团队在整合上花费大量精力,磨合艰难,2016年以来,原摩托罗拉核心高管陆续离职。摩托罗拉手机则于2015年初回归中国,发布了三款机型。但由于原摩托罗拉内嵌的谷歌服务无法在中国落地,原生安卓系统在简单本地化后缺乏吸引力。同时,联想也高估了摩托罗拉品牌的号召力,定价偏高。到了2015年二季度,包含摩托罗拉品牌的联想手机全球销售量为1620万部,比2014年四季度两家公司合并时的2470万部足足少了34.4%。到了2015年6月,随着巴西等拉美国家经济走向衰退,摩托罗拉的财务状况开始恶化。
  2016年,联想在国内主推两款产品,上半年是互联网手机Z2,由联想上马两年的互联网手机公司神奇工场推出,不过卖得并不理想;下半年主推摩托罗拉模块化手机Moto Z, 联想仍坚持自己的判断,认为这是下一个阶段的硬件潮流。
  参与Moto Z研发的贺志强告诉财新记者,智能手机有很强的虹吸效应,正把越来越多的功能吸到手机上来。他认为,在软件方面,智能手机主要靠苹果和安卓应用商店拓展功能,但这一模式已基本进入了创新的平台期,通过硬件生态来拓展手机应用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一技术路线的选择在业内并非没有争议,但这是目前联想的惟一选择。
  2016年11月3日,杨元庆在宣布一系列人事任命的当晚还向分析师透露,未来联想手机只保留Moto一个品牌,包括ZUK、乐檬在内的其他品牌都将被整合进去,成为摩托罗拉品牌下的产品线。“这样能更聚焦、更高效。”杨元庆说。
屏幕快照 2016-12-05 20.39.04.png

从PC到服务器
  联想在2014年收购的IBM x86服务器业务,也带来了一场整合的大仗。
  在全球业务体系上,最初负责这一整合的是Gerry Smith。他是联想2006年从戴尔挖来的高管,曾负责联想的供应链管理。11月3日之后,Gerry Smith重回PC领域,替换他的是前英特尔高层施浩德。
  在中国,整合任务交给了童夫尧,他是中国区PC和服务器业务的负责人。童夫尧此前在戴尔任职,2005年来到联想,极具“国际范”,办公室墙上挂着八只时钟,显示不同时区。
  联想宣布进入企业级市场是在2012年6月,此前虽然也卖服务器,但一直非常边缘。在2012年的财报中,这块业务被计入“其他”类别,仅占集团营收的5%。但联想的运气在于,此后几年,云计算概念迅速成熟,大量互联网企业成为第一批上云的用户。阿里巴巴倡导的“去IOE”运动更是直接用x86架构服务器取代了IBM的小型机。
  与此同时,受2013年“棱镜门”事件影响,美国IT厂商在华遭遇信任危机,大量政府和国企用户开始转向浪潮、联想、华为等国内品牌。所以联想的服务器虽然在国外没有太多起色,在国内却出货量大增。
  不过,服务器与PC虽同属IT领域,差异却十分明显。简单来说,在PC行业,公司买的只是电脑硬件,不需要教员工怎么去用它;而在企业级市场,行业客户的需求更多针对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等行业应用,硬件销售只是第一步,需持续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联想面对的客户群体发生了改变。童夫尧告诉财新记者,卖PC时,联想更多针对的是采购部门,而卖解决方案时,则要找CIO和CTO,解决企业在业务运营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对联想的业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了解服务器产品,还要懂存储、网络、软件行业特点,得提供集成性的行业解决方案,才能满足金融、电信等垂直行业的需求。
  “这是我们的短板,就是如何从一个卖硬件的公司变成一家提供服务的公司。”童夫尧对财新记者说。
  联想一直在加强这方面能力。对外,联想跟超融合系统供应商Nutanix和美国网络公司Juniper等建立了战略联盟,共同进军企业级市场;对内,童夫尧从正在萎缩的PC业务中抽调了一些销售,进行再培训,做企业级业务。联想为此专门开发了一套在线培训课程,名为“斯巴达项目”,有不同级别的几十门课程,要求员工不断学习、一级一级考试。“现在我们考试、培训非常多,但是大家觉得非常有价值。”
  当然,联想要补的课还有很多。童夫尧表示,联想使用PC销售人员是暂时借助其覆盖优势,从中长期看,必须把企业级业务的销售“完全专职化”,为此已开始从外部大规模招聘。“我们对困难的预估是非常清晰的。”他说,“数据中心集团的整合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而且挑战非常大。我不认为一两年就能够快速整合完。”
  手机与服务器业务尚在亏损中,所有的压力便都集中到了PC端。即使在这个成熟市场,联想也被逼到了一个抉择时刻。2016年10月11日,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三季度全球PC市场的出货量排名,惠普市场份额增加3.3%,达到21.2%,戴尔增加6.2%,达到15.8%,联想则下降3.2%,至21.3%,仅领先第二名惠普0.1个百分点。
  IDC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市场在经过多年下滑后开始企稳,美国市场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正增长,日本和加拿大市场则保持稳定,而亚太和拉美市场仍在持续下滑,这对注重新兴市场的联想不利。
  此外,联想表示,竞争对手在定价上采取了更加激进的策略。在11月的财报会议上,杨元庆举例,戴尔在私有化背上债务负担后,可能会把现金流看得比利润更重要,而联想因为要通过PC的利润去反哺手机和数据中心业务,只能优先考虑利润。
  联想正在考虑通过再次并购谋求增长。10月6日,日本厂商富士通表示,正在考虑出售 PC业务,可能会卖给联想。其实,联想已经通过与NEC的合资公司占据了日本市场第一。但杨元庆表示:“在PC领域里,整合仍是大趋势。在市场下降的情况下,过去若干个季度里,前三位的市场份额总和却在增长。我们也会很好地利用整合的机会保持增长。”
屏幕快照 2016-12-05 20.39.14.png

杨元庆再“登山”
  对52岁的杨元庆来说,挫折并不陌生。2000年,在联想工作了12年的杨元庆从柳传志手里接过联想集团的大旗,之后遇到的第一次挫折,就是去做网站、掌上电脑和数码相机等多元业务。那一次多元化的失败让联想在之后十年里坚持聚焦PC,走国际化路线。现在,杨元庆再次回到多元化尝试,选择的是最接近PC的手机业务,却还是困难重重。
  外界对联想的质疑回来了。2015年11月,联想发布2015财年中期业绩,显示公司在第二财季净亏损7.14亿美元。这是联想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亏损。
  质疑的高潮在2016年春节到来。一篇自媒体文章引爆了舆论,其题目就叫“杨元庆是合格的联想CEO吗?”文章列举了杨元庆的高薪、公司的巨额亏损、核心员工的离职等问题。杨元庆被迫作出回应,他表示联想的智能手机业务正在为重复PC所走过的道路打基础。“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好比你登到山顶觉得不满足,要登下一个更高的山峰,你不可能飞到另一个山峰,要撤下来,可能在撤的过程中遇到暴风雪,重新集结才能登上下一个高峰,这是联想现在正在走的路。”杨元庆说。
  外界抨击杨元庆多年身居内地和香港两地上市公司CEO薪酬榜榜首,他也给予了回应。2016年5月,杨元庆在2015年年报发布后宣布,由于业绩表现与预期有差距,他将放弃当年的奖金。
  在公司层面,过去一年中,杨元庆深度参与了各大业务的决策。每周六,只要杨元庆在北京,中国区的最高领导层就会聚在一起开一个叫做“Device+”的转型会议。杨元庆、贺志强、乔健、陈旭东和童夫尧等都会参加,以打破公司内部壁垒的方式,加快资源向手机等新兴业务倾斜。
  “一位CEO所承受的压力和工作强度大概是他直接回报的10倍。”面对外界的批评,贺志强为老板辩护。
  在核心的绩效制度上,联想也在调整。2016年4月联想举行一年一度的誓师大会。杨元庆表示,要考虑每个业务的特殊性,“改变一刀切的管理体制”。他提出了一个“3x3”的体系,从所有权架构到考核,再到激励措施,对不同业务采取不同的发展方式。
  在这个九宫格般的体系里,杨元庆把联想的业务分成三类:第一是核心业务,包括PC和平板等,将100%由联想投资;第二是战略扩展业务,主要是手机和数据中心业务,未来会从外部引进投资;第三是新兴业务,主要在创投集团旗下,联想希望按初创企业的方式让其对外融资,实现估值和用户的增长。
  联想还按照市场成熟程度,对不同产品线进行分类,增加考核指标和激励方式的多样化。在第一阶段,即“业务发展初期阶段”,联想将在投资额度内追求增长,相对应的,考核也将聚焦营业额增长和客户数提升,并采取虚拟股份和期权的方式进行激励。
  在第二阶段,即“盈利性增长阶段”,联想将要求该业务在达到一定利润额之后,追求进一步的快速增长,员工的利润分成与利润数和增长速度挂钩。
  在第三阶段,即“利润引擎阶段”,联想将在一个业务规模足够大之后,追求稳定的利润,团队的分红将主要取决于利润的多少。
  杨元庆表示,未来即便在同一个业务集团下面,各块业务也可能被划入不同的增长类别。他举例,游戏电脑、可插拔电脑等新业务就会与PC区别开来,归入“盈利性增长阶段”,从而减少其身上的利润压力,以抢夺更大的市场份额。
  “联想总部就像一艘航空母舰,为所有业务提供可以协同、可以利用的全球平台——品牌、销售、服务、运营、制造、物流等。而各种不同的业务,就像一艘艘战舰——巡洋舰、驱逐舰,既可以独立作战,也可以和母舰以及其他战舰协同作战。”杨元庆说。
能否顺利闯关
  联想能否解决当下的种种难题,未来到底会如何?
  从业务上来看,联想的手机业务仍有希望。Gartner首席分析师吕俊宽建议,联想现在最应该做的是稳定内部,然后发展核心优势,在安卓体系里与对手区分开来。
  “你看两三年前,iPhone风光无限,但现在也都出现增长瓶颈。这行业变化太快,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吕俊宽告诉财新记者,“这个行业也不是一件事情做好就可以翻盘,而是每一件事情都做好才可以。做好产品只是第一步,后面的渠道、品牌、营销环环相扣。”
  在数据中心和研发领域,联想希望借助外力改变局面。11月3日,联想分别任命施浩德和芮勇为数据中心业务集团总裁和首席技术官。施浩德曾是英特尔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总经理,主管PC、平板和手机芯片等核心部门。在海外,联想服务器最大的挑战是没有知名度,施浩德的人脉或有助于拓展销售渠道。芮勇则是原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也是人工智能专家,被寄望于帮助联想在智能终端和自然语言交互等方面有所突破。
  从整体上判断,许多行业人士认为,联想接下来能否闯过目前困境,关键是在稳定PC地位之外突破移动、企业级等业务增长点。IDC中国区助理副总裁王吉平告诉财新记者,联想毕竟“盘子深”、有积累,考虑到全球PC市场下滑的趋势已经放缓,联想还是有能力复苏的。但他也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联想可能都会在这个L型底部徘徊。
  杨元庆在11月中期业绩发布前曾对联想的现状做过一个评估。他在10月25日的管理层会议上表示,现在的联想依然处于“可控范围”,因为PC还可以贡献利润,手机虽然国内情况不佳,但海外市场有销量增长,而数据中心业务也会逐渐“摸到门道”。
  “大家要有耐心,不要急躁。如果过去不够有耐心,我想责任都在我。现在通过联想优良的复盘文化,我们逐渐学到了很多。”杨元庆表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2-5 22:14:37
联想如果要再创高峰,换掉杨元庆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6 15:53:28
羊的能力实在有限。。。。柳公看走眼了,看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8 09:49:41
thanks for shar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