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9123 18
2016-12-05



            听闻《中国人口科学》杂志对文章质量要求非常之高,但是编辑审稿又非常有效率,一直比较好奇。直到有一天自己打磨了一篇在内容上相对符合杂志要求的文章,我知道,我与《中国人口科学》杂志的缘分开始了。。。

(1)     初审。这一关往往是最难的,听说通过率不会超过一半,论文的选题必须能够入了编辑的法眼才行,而另一方面,论文的内容应该紧扣热点但又不能跟风,方法需要简明扼要而不是过程繁杂,数据分析应该详实而切记罗列,文首与文尾应遥相呼应,结论对策应接地气等。对我而言,初审过的真是惊心动魄,经过了对结构和内容的大修,文章基本上改头换面,显得越发的精干了不少。

(2)     再审。返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修订、修订、修订格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初审改动最大,但也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你会惊奇的发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是多么的正确,虽然经过了第一次吐血修改,但当收到第二次修改意见的时候,那种瞬间无力感马上爆棚。【文章修改后仍然是综述他人研究和自己的研究过程介绍过多,作者的观点和分析不足。给出结论后缺少适当的讨论,政策建议大而化之,针对性不足。建议作者从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明确此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综述与此文密切相关的文献,并说明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此文试图做什么。文章第二和第三部分应适当简洁,表中的内容与文中叙述不要再重复,用表就不要再文字叙述,若用文字叙述,表中的内容就要简化。文章第四部分应针对此文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尽量少引用他人的观点。结论部分要增加适当的讨论,政策建议应针对此文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文中还有一些语法和文字错漏,作者应注意修改。修改完善后再进入审稿流程。】好家伙,似乎是对自己的文章修改后的啪啪打脸,但也不得不佩服编辑的细心与认真,基本上字字见血的指出了文章写作的逻辑存在的问题。噼里啪啦一周折腾,内容与第一版相比早已经是判若两文,引言重写了,文献综述重新梳理,方法浓缩重写,数据补充说明,结论重新提炼。返修。

(3)     三审。盼望着盼望着三审意见终于到了,从投稿到这一阶段大概两个月左右,效率非常高。这一次的修改意见稍微少了些,但也是步步惊心。【对策建议假大空,建议与实证结论结合起来写】。结果结论重写整理, 参考了一些更加接地气的内容。返修送外审,记着现在才送外审哦。

(4)     四审外审。外审的意见并不多,改起来也不复杂,主要是对文中的一些小细节进行了调整。基本上可以判断【只要编辑的关能过,外审不是问题】。

(5)     录用。经过了四个月的奋战,最终文章得以录用,这其中的苦与乐,或许只有经历过之后才能够用嘴角淡淡的微笑轻轻掩盖。

总结来看基本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人口科学跟传说中的一样,审稿效率高!稿件要求严!编辑老师态度非常好!对青年学生非常关爱!(2)文章若能够过了初审,而且又能够得到编辑朱犁老师的指点,那胜算就非常大了。(3)文章伤筋动骨基本上是定论,不改个50-60%都不好意思返修。(4)投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升华而且值得回味的经历。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2-6 10:25:39
恭喜  沾沾喜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6 11:06:58
恭喜,恭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6 11:40:1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6 14:02:55
编辑会比作者高明?这样的杂志会越办越抽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6 20:16:27
确实没有学术歧视,我那期有个硕士也单发了篇文章,但改得也是让人挺心焦的,而且实话说有些改动确实也没多大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