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融轻实业
第一,这个领域的国家政策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近年来,在金融领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横行起来,犹如“华尔街”突然闯入了中国的经济领域。这里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1980年代改革开放时,刚好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要是英美国家)开始流行之时,受新自由主义影响的这代人,已经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在1980年代,中国的金融领域是不开放的。到1990年代,中国经济体全面开放,但金融领域管制非常严厉。尽管有了松动。浙江“吴英案件”足以说明ZF的意向。但这些年来,政策形势发生了激进的变化。尽管从理论上说是要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建设,但在实践层面,金融领域呈现出无ZF状态,出现“有开放而无规制”的现象,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政策层面也可能涉及对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误判。如果ZF为了发展金融业而对其抱“先行先试”的态度,还不算那么糟糕,因为ZF对这些后果是有意识的。但如果ZF已经把经济发展的重心置于金融业而轻视实体经济,从长远看,结果会是灾难性的。
第二,政策也得到了学术界和政策研究界的高度认同和论证,具有了理论上的合法性。在学术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至少在金融领域已经具有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学界和政策界在资本的大力支持下,大力鼓吹金融自由化。从海外回来的各种人才很多不仅鼓吹金融自由化,本身也设立了不少“资本运作”企业和公司。在实践层面,他们不断和各级领导层接触和鼓吹,导致了资本和权力结合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没有其他力量可以抵挡这一趋势。
第三,国家缺乏经济增长的来源和动力。这些年尽管出台了诸多推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但因为政策本身或因为既得利益的阻碍,很多政策很难推行下去,经济增长乏力,下行速度超越预期。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运作”成了有效的手段,因为“资本运作”往往在体制外产生,不受或者少受既得利益的阻碍。而且,通过“资本运作”的经济活动来得快,能有效促成经济增长。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民间层面,通过“资本运作”似乎成了“发财”的最重要手段。
第四,资本缺少有效的投资空间而转向金融。旧的投资领域趋于饱满,产业升级缓慢,整个社会又缺失投资未来技术的精神和动力,因此,金融投机成为新的投资领域。
第五,企业家的代际变化。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家大都从事实体经济。但现在出现代际变化,新一代企业家所接受的教育、企业家精神和投资偏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容易看到,一般所说的“富二代”大都在玩金融经济或者互联网经济。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网络经济(如“网红”)等都是他们“创意”的产物。
第六,大部分中国老百姓还没有经受商业社会的洗礼,缺少一般的金融常识,同时又怀着尽快发财的梦想,很难抵挡得住资本的鼓动和诱惑,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加入“金融投机”的浪潮。这些年下来,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今天的各种“资本运作”活动,牺牲的都是老百姓的利益,而非从事“资本运作”那些人的利益。尽管金融丑闻一个接着一个,很多人仍然乐此不疲,加入“自愿”被欺骗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