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来源:中国房地产网
近十年间,全国楼市房价涨速惊人,一线城市尤为突出。如果说供需不平衡是导致热点城市房价上涨的客观原因,那么巨额资金涌入楼市则是房价上涨的直接推手。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发布的新建商品住房指数显示,2006年初到2015年末,典型城市房价总体上涨255.1%,年均上涨13.5%,涨速比同期9.5%的GDP年均增长率高出42%。其中,深圳房价总体上涨508.5%、年均上涨20.4%;上海房价总体上涨384.6%、年均上涨17.6%;北京房价总体上涨380%、年均上涨17.5%。
在这10年间,楼市杠杆率迅速攀升——居民购房杠杆高,开发商拿地杠杆更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公开表示,中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从2005年的17%猛增到2015年的39.9%,2016年这个数字预计会达到44%。而近年来融资普遍,房企拿地配资一般都在三七开,房企自有资金占30%,银行理财占70%,该出资部分纳入银行授信管理。甚至一些地方房企连自有出资部分也从金融机构解决,即拿地“零首付”。房企引入银行、债券、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资管计划、保险等资金来拍地,已成为业内潜规则。
谁在为楼市提供高杠杆资金?事实上,这10年间,随着我国房地产投融资体制的变化和有关政策的出台,房地产融资渠道亦经历了阶段性变迁过程。
民生证券分析师李奇霖撰文分析,2006年~2009年,IPO、股票增发是房企主要的融资方式;其后受到2009年底至2010年初“国四条”、“国十条”等政策出台的影响,权益融资受限,房地产信托、基金等非标融资兴起;而后在市场调控作用下,2014年后房地产非标融资再次被重启的定增所取代;2015年初证监会颁布公司债新政,政策放松下的房企纷纷放量发行,债券融资在近两年增长迅速。
数据显示,2016年,房企私募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刷新了历史纪录,合计融资额度达到了11156亿元,这也是历史上首次破万亿元,同比涨幅达25%。
不过,现在风声已紧。资金面在收紧,价格越来越高,风险也越来越高。银行开始变谨慎。同时,房地产公司债发行监管亦趋严。这意味着房企融资格局或将再度发生改变。
“‘十三五’期间,银行贷款仍是房企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比重会下降;上市融资、债券融资、房地产投资基金、房地产信托等直接融资占比继续上升,但规模增速会下降。资本市场依然不会是房企融资的主要渠道;利用互联网金融的融资创新可能有所停顿。”民生银行最新报告预测道。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