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顾问对中国母婴行业发展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消费升级及观念转变
  消费升级和育儿观念转变,将成为母婴行业长期增长的基石。母婴行业的另一特点就是消费者和购买者分离,因此购买者即婴童父母和亲戚的消费能力,决定了母婴消费的层次。目前,我国以80、90后为主的人群是母婴消费主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代人更看重母婴消费的安全和质量;而且中国特殊的421家庭结构也决定了父母与祖父母两代人,将更注重对第三代的投入。因此,随着育儿观念转变和消费方式升级,这将为母婴市场成长带来长期驱动力。
  (二)二胎政策
  受益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影响,预计每年可新增超300亿母婴消费,至少带动行业13%左右的增长空间。据国家卫计委测算,目前约有9,000万对育龄夫妇符合条件,预估今后每年将新增250万新生儿,其中最近五年内生育堆积现象会比较明显,每年由于政策因素净增人口会在300多万以上;按每个婴幼儿年均消费1.2万来算,至少每年可带来超300亿新消费。
  (三)母婴电商
  目前,母婴行业大部分企业仍以线下销售为主,未来线上线上将逐步打通,电商渗透率将提高。未来,母婴电商将生态发展,线上线下双向同步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资源的整合以及数据的打通,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消费场景和更完善的体验服务,实现跨医疗、教育、旅游、亲子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用户生命周期。
  二、不利因素
  (一)婴幼儿用品安全形势严峻
  近年来,有关国内婴幼儿用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出。奶粉,尤其是一些国产奶粉频频被爆出质量问题,导致许多消费者不得不从国外高价购置奶粉。婴幼儿的化妆品强生也出现了问题,在国际市场大肆召回,而对中国市场则“视而不见”,再加上一些儿童服装毒素超标事件屡屡出现,婴幼儿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行为。
  寻找高质量、有信誉的婴幼产品,成为众多家长的愿望,尤其伴随80后一代生育高峰的到来,他们对婴幼产品的要求更高。特别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对于婴幼用品的要求显得更严格。
  (二)跨境电商供货渠道不稳定
  从母婴市场的情况来看,品类受限,“爆款”依然是妈妈们最抢手的产品,但“爆款”的海外品牌商的供货渠道并不是很稳定,而母婴跨境电商能与品牌商直接合作的也比较少。当下很多母婴跨境电商采用的是复合渠道,复合渠道相对冗长,使得上游供应链不稳定,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最终造成毛利低、利润少。
  (三)竞争激烈
  这两年,价格战、营销战、公关战等等在母婴电商领域轮番上演。2016年,竞争局势似乎更加白热化,母婴企业纷纷用价格战来占领市场,先是蜜芽和贝贝网拉开价格战的序幕,迅速进入你争我夺的局面,随后宝宝树也加入了战局。在母婴行业价格战的背后,是资本的疯狂跑马圈地。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母婴市场规模预测
  2014年,中国母婴市场规模为1.6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5.7%;2015年市场规模接近2万亿元。我们预计,2017年中国母婴市场规模将达到2.57万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67%,2021年中国母婴市场规模将达到4.1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