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罚
进考场 屁股都得检查
自从考试诞生那天,也就有了作弊,而作弊最常见的方法便是夹带。对科举夹带作弊,历朝政府均严厉禁止。到了清代,科场作弊之风日益猖獗,为防范科场夹带作弊,清政府不仅对考生的衣着器具做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还就如何严格搜捡颁布了一道道的旨令。所有参加考试的士子都遭到彻底的搜身检查,就连考生头上的辫子也要解开来查过,甚至还要察看屁股,真可谓斯文扫地。
为杀一儆百,清政府还在考场实施严打。一旦发现作弊,按照《大清律例》戴枷三个月示众,杖一百,最后还要发往边疆充军。尽管如此,一旦高中,光宗耀祖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作弊之风屡禁不止。
作弊书:先手抄后印刷一旦查出诛九族
八股取士,所考内容大多是以《四书》、《五经》中的语句为题,让考生去分析引申。有的考生就摘录一些重要章节偷偷地带进考场,但进考场时要经过严密的搜检,即使侥幸不被当场搜出,也只能带很少的一点资料,往往不能满足作弊需要。八股文章讲究“起承转合”,有一整套专门的格式和撰写方式,如果不饱读经书,熟记《四书》、《五经》的每个章节,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朝廷为了防止考生夹带作弊物,特地规定衣褂、袍裤乃至帽子、袜子都必须是单层的。可不久,考生又想到了新的“绝点子”:如果能将书变小,字压缩,不就更方便带进考场吗?有需要,自有人为了生财而迎合这种需求,于是这种如火柴盒大小的《五经全注》问世了。它可以放在靴底、藏于袖中、匿于砚台底部携带入场。标榜为旅途便于携带的微型《五经全注》,实际上是为考生作弊提供方便。朝廷对搜出此书的处罚异常严厉,一旦发现,就要株连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