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晟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
往前推一百年,中国的房价有多高?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一定生活在城市的某一个地方。要么生活在住宅里,要么工作在办公区间里,要么在娱乐场所等等,包括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剧院。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房子这个城市的载体。
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整个生活的历史:从古代到现在,房地产跟城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可能我们之前听过很多关于城市房地产会不会崩盘的事情。
我们知道,我们的邻居日本,仍然处在长达20多年的房价下滑区间内。这一系列的问题可能都需要通过城市,当然我们城市的载体,房地产来回答。

当我们买了房子,或许就感觉自己背了房贷,变成了一个房奴,今后就要一直为了它去努力卖命。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在座的每一个人所做的,每一个跟城市有关的,居住文化类的东西,它同时也在改变着这个城市。
所以你的每一步选择,可能会决定这个城市是更好,还是更差,当然也会决定了你那个社区的房价会更高或者更低,你的小孩在里面的居住的教育会如何。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我们的中国曾经是怎样的。




曾几何时,中国号称是万邦来朝,房地产非常的活跃。鲁迅在北京拥有一套四合院是很轻松的,我们现在非常的不轻松。
我们最后发现南北朝的时候,动乱的时候房地产也很贵。稳定的时候,房地产会是成为一种重要的一个财富。
上海房价会崩盘?
有个著名的诗人,叫白居易,别人调侃他告诉他,你在这个地方白白居住,是不容易的。
我们在上海居住容易吗?所以我们要想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首先得要思考一个宏观性的问题,我们房地产会不会崩盘。
按照我的研究,城镇化率低于70%之前,世界各国都没有过房地产崩盘的先例。日本的房价跌下去是在1992年,当时他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75%。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楼市会崩盘什么的,暂时不要去听他的。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一组数据——从2014年开始计算,我认为上海的房价未来10年还会翻一番。

大家记住了,我们现在的城镇化率只有56%,真实的城镇化率只有37%。
还有很多伪城市化。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在城市没有户口,那么我们来看看,我说的到底是不是对的。

我们看看美国,美国的房价涨了49年,跌的只有7年。所以这么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纽约是我们全世界房价的一个定锚器,是个参考价格。
但是如果操作得不好的话,就会像日本,它涨了35年,但是它跌了25年,而且最近这几十年它一直在跌。
那么我们的上海,我们的中国,我们希望自己国家的房地产是朝好的方向去发展的,希望跌的少一点,涨的时间长一些。
那么大家肯定都会问,我们上海的房价到底贵不贵?
刚刚我已经讲过了,纽约房价是定锚器,那么纽约的房价是多少呢?说个核心区域的大概均价,相当于上海外环以里的区域,它每平方米的价格是12000美金,乘以汇率大家都知道应该多少。
上海现在的房价,还没有到接近,但是纽约郊区的房价大概只相当于核心区域的40%,而上海郊区超过60%。
对比纽约与东京房地产市场,这些数据你需要了解
所以我们说只把周浦当黄浦,外环以外很多偏的地方,房价涨得这么快这件事情,我们还是要谨慎。

这是我们城市的一组数据,这两张图就可以看到,美国是在螺旋上升的,日本到了1992年之后就一直就在往下走。
所以我们经常在说调控又来了。大家应该欢迎调控,调控是帮助大家稳定房价,不要像日本那样跌下去。
当然我们眼下也在接近城镇化的一个后端,我们的劳动人口的确在减少。我们的城镇人口,户均已经达到了一套房子。
过去的上海是多少套房子呢?人均只有两平方米,现在我们已经有了35平方米。
所以我们说的是,先是“忧其房”,我很忧愁我的房子;后面是“有其房”,我有一套房子;然后我又要“优其房”,我要我房子变得更加的优质,学区很好,PM值很低;最后我们可能还需要“又其房”,我再来一套房。

但是我们房地产的数据,包括金融的数据,最近还是在接近危险值,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比如我们居民的财务杠杆率,已经到了三十九点几,房贷收入比也超过了0.6,房贷与房地产销售额的占比大概有50%。
也就是说我们用杠杆了,而且是用得过度了,所以我们最近对金融,是要稍微的小心一点。
但好事情是,中国所有的城镇居民有265亿平方米的房子,这个数字到多少时房价才会稳定下来呢?是350亿到400亿。
这么一看,预计未来10年我们的需求量不会少于10亿平方米。如果有这一组数据的话,谁敢说一个能卖掉10亿平方米房子的市场,是个会崩盘的市场。
人口迁徙所带来的居住文化的改变
所以我们只是有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有一些金融速度过快的问题。
那么来看看我们的数据,当然在我们的住宅去库存表现都还不错的情况下,大家都觉得房子还是很紧张。

但是我们的商业和办公楼库存,是越去越多,所以我们的城市结构里面,不仅仅是住宅,还有工业和办公,包括我们的生活、教育、娱乐、养老的各种场所。我们的商业到是比较的过度,这个是我们要引起一定的谨慎态度。
那么这是上海的一些住宅,最近我们拿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奖,但它对我们的消费者来说,可能不是个好事情。

是个什么数据呢?上海售价2000万元以上的房屋成交量,竟然成为世界上最多的城市。最近超过了纽约,甚至超过了香港。所以出来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要稳定,要给我们的消费者一种稳定的预期。
我们的生活是在改变的,所以我说在座的各位,你们是有机会的。
上海的豪宅楼盘“汤臣一品”曾经放出一句话说:“只要黄浦江不倒流,我的景色永远都是最好的”。但是看看纽约。就因为那里的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地方创业,原来是个屠宰场,最后那个地方变成了一个高尚的居住区。
所以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努力,可以把之前传统的一些东西所改变。传统上觉得好的地方,未必会一直吃香。
其实是有人愿意那个地方居住,那个地方才会更好。所以我们的居住的文化也会改变。
各式“山寨”风格背后,是文化的不自信
说到城市的建筑和需求,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房地产发展是什么样的?
曾经的中国非常自信,万邦来朝,韩国日本都在学我们。

但是有一段时间我们不自信了,特别是在建筑上不自信了。结果是英式的、哥特的、法式的,然后地中海式的,什么样的风格都来了;然后还把世界上所有优秀的地名都加在我们的楼盘名字上,甚至弄得其他国家都来投诉。
为什么?实际上这是一种不自信,然后开发商在追求暴利。

现在这行业的平均利润已经下来了,需要靠土地金融、社区管理和运营来获得更多的机会。
最终它一定会进入到一个“人本”的时代,讲究人本理念、人本的产品、人本的需求,来改变我们的住宅,以及改变我们的城市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