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6-12-15 09:53:28
xuguw 发表于 2016-12-15 09:14
《保卫资本论》是否能保卫了《资本论》?

黄教抓住“的”,抓住“把”。。。。抓住这些命题,不知其 ...
因为你最基础的语文不过关,所以你的书不知所云,除了书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09:54:19
xuguw 发表于 2016-12-15 09:52
“思想正确,理论错误”,不仅语文上有问题,逻辑上更成问题。
欢迎批评。语文和逻辑上有什么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09:56:51
hj58 发表于 2016-12-15 09:50
你就是会耍这点小聪明,把我对你的批评和对马克思的评论不加区别地并列放在一起,似乎我在赞扬你有正确的 ...
思想——存在剥削,这是立论错误。史实——存在剥削!!

但如果说“史实——存在剥削——正确”,语文上没问题了,逻辑上对您来说派不上用场。


理论——资本利润完全来自剥削,这是定义错误。特定的理论——资本利润完全来自剥削!!

但如果说“特定的理论——资本利润完全来自剥削——错误”,这就犯了推导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09:58:07
hj58 发表于 2016-12-15 09:53
因为你最基础的语文不过关,所以你的书不知所云,除了书名。
黄教反复搞“因为。。。。。所以。。。。。”这样的播放解释,是无济于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01:04
hj58 发表于 2016-12-15 09:53
因为你最基础的语文不过关,所以你的书不知所云,除了书名。
黄教爱说反话,其实您对《保卫资本论》内容看的很狠,亦恨!所以就做“反面店小二”。。。。。


这本书的书名,您倒是一直没有看明白!!

《保卫资本论 》,全称《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  作品正式提出“学术保卫”概念,对应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之民族取向和实践化的工作理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05:05
xuguw 发表于 2016-12-15 09:56
思想——存在剥削,这是立论错误。史实——存在剥削!!

但如果说“史实——存在剥削——正确”,语文 ...
在马克思之前,人们都认为劳动者收入低,是理所当然的市场结果,是马克思指出这是存在剥削。

所以,史实和对它的解释是两回事。你不能因为接受了马克思的解释,就把史实和马克思的解释混淆起来。

因为对这些史实,有不同的理解。

我讲“马克思思想正确、理论错误”,都是有上下文的,专指马克思关于剥削的思想和剩余价值理论。

是你把这八个字单独拿出来,和我对你语文的批评放在一起,所以造成了你以为存在的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05:59
xuguw 发表于 2016-12-15 09:58
黄教反复搞“因为。。。。。所以。。。。。”这样的播放解释,是无济于事的。
当然无济于事,我知道你是不肯承认错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08:57
hj58 发表于 2016-12-15 10:05
在马克思之前,人们都认为劳动者收入低,是理所当然的市场结果,是马克思指出这是存在剥削。

所以,史 ...
您说的“在马克思之前,人们都认为劳动者收入低,是理所当然的市场结果”


需要史料根据的,或至少是用历史学家的某些论证!!不能全凭说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09:39
hj58 发表于 2016-12-15 10:05
在马克思之前,人们都认为劳动者收入低,是理所当然的市场结果,是马克思指出这是存在剥削。

所以,史 ...
“是马克思指出这是存在剥削”!!

这句话语焉不详!!请给出马克思的原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10:28
响应号召,前来顶贴!版主加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10:42
hj58 发表于 2016-12-15 10:05
在马克思之前,人们都认为劳动者收入低,是理所当然的市场结果,是马克思指出这是存在剥削。

所以,史 ...
史实和对它的解释是两回事????什么意思,说明白些。您的语文水平好,就应该说清楚的。


前面因为错了,这里的“所以”,是非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12:09
xuguw 发表于 2016-12-15 10:01
黄教爱说反话,其实您对《保卫资本论》内容看的很狠,亦恨!所以就做“反面店小二”。。。。。
你自我感觉太好了,你的《保卫资本论》我只看了前面几句,就知道水平了,就扔开了。

一碗饭,你吃第一口就发现是馊的,你还会继续“狠”吃下去?

保卫《资本论》,首先要介绍《资本论》受到哪些攻击,你却一开篇就东拉西扯,一看就知道作者连最基本的思维能力都不具备。

哈哈,我恨你的书干什么,你连批判《资本论》者的毫毛都没有挠到,有什么值得恨的?

《资本论》现在只能靠你这样的人来“保卫”,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12:32
hj58 发表于 2016-12-15 10:05
在马克思之前,人们都认为劳动者收入低,是理所当然的市场结果,是马克思指出这是存在剥削。

所以,史 ...
你不能因为接受了马克思的解释,就把史实和马克思的解释混淆起来。

——您这句话,更沉重!更加有问题!!

又在玩弄“因为。。。。所以。。。。”播放器


谁因为接受了谁谁谁的解释。。。。。(所以)就把xxxxxx混淆。。。简直错的一塌糊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13:31
hj58 发表于 2016-12-15 10:05
在马克思之前,人们都认为劳动者收入低,是理所当然的市场结果,是马克思指出这是存在剥削。

所以,史 ...
因为对这些史实,有不同的理解。


——这一句倒出您的真实话,然而是逻辑矛盾的话,和前面的语义相冲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14:22
保卫之路艰难,但一路向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15:39
hj58 发表于 2016-12-15 10:05
在马克思之前,人们都认为劳动者收入低,是理所当然的市场结果,是马克思指出这是存在剥削。

所以,史 ...
我讲“马克思思想正确、理论错误”,都是有上下文的,专指马克思关于剥削的思想和剩余价值理论。


——您太有才了!!既然你有上下文,马克思就没有!!!既然是“专指”,

为什么提法就不同,搞什么“剥削的思想”、“剩余价值理论”

为什么不是反过来:“剥削的理论”、“剩余价值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17:56
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18:38
hj58 发表于 2016-12-15 10:05
在马克思之前,人们都认为劳动者收入低,是理所当然的市场结果,是马克思指出这是存在剥削。

所以,史 ...
是你把这八个字单独拿出来,和我对你语文的批评放在一起,所以造成了你以为存在的错误。

——这就是典型的“黄佶攻讦法”和“黄佶捣蛋术”


我们把它反用在您的身上,您就觉得难受、痛呢!!您肆意用来对付别人的学术和观点,又是怎样想的呢

当您每批评一个对象,就“单独拿出来”某几个字,将之“对语文的批评放在一起”,“所以造成了你自以为存在的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22:04
hj58 发表于 2016-12-15 10:05
当然无济于事,我知道你是不肯承认错误的。
不管怎样,黄教总比雷工水准高。雷对自己是温文尔雅,气量非凡!!对待对手,就是


胡说八道  一派胡言   滥竽充数   信口雌黄。。。。


恨不得将对手一角踢入18层地狱。。。。。。。。。。这种作风偶尔搞一次可以,不能成为“雷攻讦”、“雷捣蛋”,就葬送了学术交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28:20
xuguw 发表于 2016-12-14 21:57
每日一书 | 中古中國的寡頭政治

引言
谢谢,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31:41
谢谢金币,也欣赏你对资本论的执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37:50
doukuang 发表于 2016-12-15 10:31
谢谢金币,也欣赏你对资本论的执着。
《毛-泽-东-阅读史》勾勒一代伟人精神发展历程
毛-泽-东的阅读史,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他的精神成长史、认识发展史、思想升华史、知识愉悦和情感表达史。他的阅读和实践,相互守望,相互印证,相互支持,因此,他的阅读史,也是他的读书生活与人生实践的关联史,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史。

在不同时期,因背景不同,任务不同,境遇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兴趣和精神状态不同,

毛-泽-东重点阅读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也不是无规可循。总体上看,其阅读都或隐或显地是为树信仰、求真知、促实践、达情意。从这几个角度来梳理毛泽东的阅读史,可以更真切地了解他在不同时期为什么读书,重点读什么书,怎样读这些书,如何运用书本知识,这样一些饶有意味的话题,进而了解他的思想探索和内心活动,以及他的某些决策的前因后果。


一、书山路上的风景
  毛-泽-东喜欢读什么书
  毛-泽-东怎样读书
  毛-泽-东如何把书读“活”
  阅读和毛-泽-东的领导力及影响力
  二、求学时期:阅读与寻求“本源”
  “读书要为天下奇”
  “择书”而读,读出个湖湘学风
  “中国的老法,实在有些不够用”
  《伦理学原理》:读奇书,做奇男子
  三、五四前后:阅读与选择主义
  阅读为“主义的结合”
  新思潮的“追星族”
  打开“思想房间”之后
  《天演论》和《物种起源》:唯物史观前奏曲
  《共产党宣言》:确立信仰及其以后
  四、风云途中:阅读与实行革命
  编书:从宣传到农运
  山沟沟里的知识饥荒
  三本经典送来一场“及时雨”
  五、初到陕北:阅读与总结经验
  “人家不是说我狭隘经验论吗?”
  “激发我来研究一下军事”
  “不是经验少,是思想方法不对头”
  六、抗战前期:阅读与创新理论
  解决“本领恐慌”
  《战争论》:“务把军事理论问题弄出个头绪”
  读谈“老中国”
  《水浒传》:古为今用的“工具书”
  研究“新东西”:成为思想领袖
  七、整风演进:阅读与转变党风
  阅读与延安整风
  “暂时以研究思想方法论为主”
  从《两种策略》和《“左派”幼稚病》取政策
  从《论列宁主义基础》和《联共党史》学经验
  为破解难题研究经济文化
  认清近代中国
  编“党书”,让人“恍然大悟”
  《甲申》和《前线》:“都是反对骄傲的”
  八、在新中国:一张“精神地图”
  九、建设年代:阅读承受之重
  为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过渡时期与两本苏联经济书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百科全书”
  从良好开端走向曲折的阅读
  用两本苏联经济书阻止“共产风”
  “什么叫建成社会主义,很有文章可做”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感慨
  十、政治路上:读书、荐书和编书
  比较中外宪法文本,制定“五四宪法”
  读谈“红学”,反对思想文化界的唯心论
  推动报刊争鸣,落实“双百”方针
  评价苏联“哲学辞典”,思考人民内部矛盾
  借助人物史传,纠正“大跃进”领导作风
  编选《不怕鬼的故事》,应对多事之秋
  研究西方政要著述,把握国际局势
  推荐30本马列经典,着眼防修反修
  未竟之志:“不知道还能写出什么东西来”
  十一、心智交流:书香润物细无声
  面向统战人士的情感通道
  调查风物历史的别致途径
  表达人事期待的良苦用心
  个性化阅读的人文兴趣
  十二、晚年岁月:阅读的忧思
  读书与“文革”的矛盾
  “联系实际用好马列主义更困难”
  借三篇古文,道人事心曲
  面对文史哲研究的无奈和期待
  在“西学”领域的追问
  “对法国大革命这段历史看起来有兴趣”
  读谈拿破仑战略失误的背后
  “评法批儒”为哪般?
  从笑话到字帖:消遣还是解忧?
  “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十三、揽文治史的情怀
  《楚辞》和《昭明文选》:“好文宜读”
  《红楼梦》:小说怎样成为历史?
  《鲁迅全集》:和鲁迅之心,何以相通?
  “二十四史”:“一篇读罢头飞雪”
  后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39:16
doukuang 发表于 2016-12-15 10:31
谢谢金币,也欣赏你对资本论的执着。
理论上的唯物主义立场,政治上的人民立场,推介与人民同在的文章,呈现过去和现在的唯物主义潜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40:14
doukuang 发表于 2016-12-15 10:28
谢谢,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
罗莎·卢森堡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论马克思的贡献和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之所在

罗莎·卢森堡指出,如果用几句话来表述马克思为当今工人运动所做出的贡献,那么可以这样说:“马克思可以说是发现了作为一个历史范畴的现代工人阶级,也就是一个具有特定的历史存在条件和运动规律的阶级”。[1]在马克思以前,固然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就已存在大量雇佣工人,这些雇佣工人由于他们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有共同的社会条件生存条件而团结起来,摸索摆脱他们处境的出路,一部分人则寻找一条通向社会主义乐土的坚实桥梁。但到了马克思才用通过夺取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个特别的历史任务把他们联合起来,使他们上升为阶级。罗莎·卢森堡强调的是,由于马克思在从当时社会的基础上自然发生的无产阶级运动与社会主义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即“为夺取政权而进行的阶级斗争”,从而使无产阶级运动从自发的运动变成自觉的运动,这正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之所在。

罗莎·卢森堡进而指出,原先当爆发自发的工人运动之时,资产阶级并不感到害怕。他们往往这样安慰自己:我们可以镇定自若,因为这些工人运动没有丝毫显示政治迹象。但当马克思“把工人阶级的政策置于自觉的阶级斗争的基础上”,从而“把它锻造成置现存社会制度于死地的武器”之时,资产阶级就惊恐万状。罗莎·卢森堡强调,当今作为社会民主党工人政策的基础的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具体地说来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正是这一理论构成了使工人运动从自发状态走向自觉状态的思想武器。她说道:“只有对于社会民主党政策的本质和马克思主义本质都是一无所知的人,才可能设想有处于马克思学说之外的社会民主主义,即整个的有阶级觉悟的工人政策。”[1]

恩格斯曾经把哲学的基本问题表述为思维同存在的关系这样一个永恒的问题。罗莎·卢森堡指出,如果把存在与思维这两个概念从抽象的自然界和职业哲学家执拗地在其中绕圈子的个人思维的领域转用到社会生活方面,那么可以认为千百年来人们始终在探索和寻求使思维和存在,也就是使历史的存在形式同社会意识相一致的方法和途径。但是事实上,尽管人们一直在竭力寻找解决这一任务的方法,“然而直到马克思和他的朋友恩格斯才找到了这种方法”。“马克思发现迄今一切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的生产和交换的历史。这种历史的发展在私有制的统治下是作为阶级斗争在政治和社会制度中得到实现的,由于这种发现,马克思揭示了历史的最重要的动力。因而意识同存在之间、人的意志同社会的行动之间、迄今一切社会形态中的动机和效果之间的不一致才得到了说明。”[1]简单地说,“人类借助于马克思的思想才探明了自己的社会过程的秘密”。[1]在罗莎·卢森堡看来,这正是马克思的伟大的理论贡献。无产阶级政党一旦把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贡献作为行动的指南,就能从历史的观点懂得自己在做什么事情,因此也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也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力量的全部秘密之所在。

罗莎·卢森堡反复强调的是,工人运动的不可战胜来自于对历史规律的确当把握,而这完全归功于马克思的理论贡献。他这样说道:“如果说今天的工人运动不顾敌人的种种镇压行动仍旧战无不胜地抖动它的鬃毛,那么,这首先是因为它冷静地认识到客观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到这样的事实:‘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自身的否定’,也就是造成了对剥夺者的剥夺——社会主义革命。它通过这种认识看到了最终胜利的绝对保证,他从这种认识不仅汲取了激情,而且也汲取了耐心、行动的力量和坚持的勇气。”[1]罗莎·卢森堡认为,工人阶级由于借助于马克思主义这一行动指南把握了历史规律,从而第一次做到了把社会主义最终目的的伟大思想兑换成日常政策的零钱,并使日常细小的政治工作上升为实现伟大思想的工具。如果人们把仅仅为自己规定可实现的目标并懂得以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最短的途径去追求这一目标的政策看作现实政策,那么,符合马克思思想的无产阶级政策同资产阶级政策的区别在于:资产阶级政策从日常的物质成就的观点看来是现实的,而社会主义政策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观点看来是现实的。这种区别同庸俗经济学家的价值理论和马克思的理论之间的区别完全相同。前者从市场货摊的观点出发把价值看作物的现象,而后者却把它看作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关系。

罗莎·卢森堡这样说道:“我们用以战胜危难的道义力量、我们在斗争中的策略直至各个细节、我们对敌人进行的批评、我们争取群众的日常鼓动、我们的全部所作所为直至最细微的地方,这一切都贯穿了马克思创造的学说并在这一学说的光辉照耀下得到透彻的理解。”[1]然而,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有一些人却认识到不到这一点,总认为工人运动可以脱离马克思主义也能取得胜利,从而总自觉不自觉地企图摆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是认识不到不等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就不存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无产阶级政党企图摆脱它只能陷于幻想之中。他说:“而如果说我们有时陷于这样的幻想,认为我们当今的政策及其全部的内在力量是不依赖马克思的理论的,那么这只是表明,当我们在自己的实践中按照马克思的思想说话时……却并不知道这一点。”[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42:32
醉沫离殇 发表于 2016-12-15 10:10
响应号召,前来顶贴!版主加油
每日一书 | 小农立场

最近十多年,笔者一直在全国农村调研,尤其在全国农业型地区进行入户访谈,深刻感受到了农民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所思所想和迫切愿望。因为长期在农村调查,所写的调研报告、政策评论,就自然而然地烙上了小农立场的痕迹。笔者希望《小农立场》所提出的小农立场的角度,可以增加我们对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的关注,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唯有占全国人口多数的农民真正生产生活得好,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44:07
建宇 发表于 2016-12-15 10:14
保卫之路艰难,但一路向前。
每日一书|中国社会史(附“序言”)

本书是我在台湾大学历史系讲授“中国社会史”课的讲稿,内容主要撷取自学界的研究成果,虽然经过我的组织,宋代的部分也写进了一些自己的研究心得,但全书在性质上是一本编纂的教材。
——梁庚尧


第一讲 早期农村的发展与国家的形成
一、 早期农村的兴起
二、 社会组织的演进
三、 夏、商时代国家的形成
第二讲 封建社会秩序及其解体
一、 周初封建的本质
二、 封建社会秩序的演变
三、 封建社会秩序的解体
第三讲 士人阶层的兴起与士族的形成
一、 士人阶层的兴起与扩大
二、 士人地位的下降与回升
三、 士族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讲 道教的社会根源
一、 神仙与方士
二、 神仙信仰的普遍
三、 巫与巫术
第五讲 土地私有制度的曲折发展
一、 春秋晚期以来土地私有制度的形成
二、 汉代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三、 三国时期国有土地的扩大
四、 西晋时期私有土地的复盛
第六讲 古代城市的性质
一、 封建时代城市的性质
二、 春秋时期城市的扩张
三、 战国城市工商业的兴起
四、 秦汉以后城市的里制与市制
第七讲 人口的大变动与市场的萎缩
一、 人口的锐减
二、 人口的流徙
三、 市场的萎缩
第八讲 门第社会势力的形成与衰落
一、 曹魏西晋门第势力的形成
二、 东晋南朝门第势力的发展与僵化
三、 北朝隋唐门第势力的演变
第九讲 身份制度的盛行
一、 奴婢
二、 客与部曲
三、 世业、世兵与世吏
第十讲 均田法的演变与破坏
一、 均田法的成立与演变
二、 均田法的破坏
三、 客户的涌现及其与佃农的合流
第十一讲 佛教社会力量的发展与限制
一、 佛教社会力量的兴起
二、 佛教社会力量的发展
三、 佛教社会力量的限制
第十二讲 南北社会中心的转移
一、 南北户口的升降
二、 南北产业的消长
三、 南北人才的交替
第十三讲 科举社会的成立与逆转
一、 唐代门第势力的衰退
二、 宋代科举社会的确立
三、 元代社会阶级的再兴
第十四讲 茶盐专卖制度的成立与私贩的猖獗
一、 茶专卖制度的成立与演变
二、 盐专卖制度的成立与演变
三、 茶盐私贩的猖獗
第十五讲 宋元的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
一、 耕地不足
二、 土地的所有与经营
三、 租佃制度
第十六讲 宋元城市社会的兴盛
一、 城市形态的转变
二、 城市的扩张
三、 城市的社会结构
第十七讲 宋元的工商组织与工商资本
一、 商品流通的中介
二、 手工业工场的组织
三、 工商行会的性质
四、 工商资本的流动
第十八讲 新家族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 族谱
二、 义庄
三、 祠堂与祭田
四、 族长与家长
五、 家产
六、 婚姻与妇女地位
第十九讲 社会福利与互助
一、 仓储
二、 养老济贫、慈幼、疗病与助葬
第二十讲 身份制度的复兴
一、 宋元时代奴隶制度的衰落与复兴
二、 元明的职业世袭制度
三、 明代的奴仆与奴变
四、 清代奴隶制度的兴盛与衰退
第二十一讲 秘密宗教团体的活动
一、 弥勒教与摩尼教的活动
二、 白莲教的形成与发展
三、 罗教的兴起与流衍
第二十二讲 明清士绅的社会地位
一、 士绅阶层的构成
二、 士绅的特权
三、 士绅的社会活动
第二十三讲 明清租佃制度的演变
一、 佃权的长期化
二、 一田多主制
三、 租课形态  
第二十四讲 明清的工商活动与商人地位
一、 生产、流通组织与资本
二、 工商行会的发展
三、 工商业者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地位
第二十五讲 秘密会党的活跃
一、 秘密会党的形成
二、 秘密会党的扩散
三、 秘密会党的组织
第二十六讲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一、 商工阶层的崛起
二、 新旧知识阶层的交替
三、 妇女地位的提升
四、 农村社会的衰敝


序言

本书是我在台湾大学历史系讲授“中国社会史”课的讲稿,这门课最早源自杜正胜先生、刘石吉先生和我在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合讲的“中国社会经济史”,三人原是台大历史系的大学同班同学。我从1977年开始在台大历史系任教,1978年应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张元主任及杜、刘两先生之邀,至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参与“中国社会经济史”课的讲授,当时杜先生在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任教,刘先生任职于台湾“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即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并在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兼课。讲授内容的大致分配,是杜先生讲上古至魏晋南北朝,我讲唐、宋、元,刘先生讲明、清及近代,不同阶段之间也难免有所重叠。在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断续讲这门课至1981年为止,其间又曾应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王芝芝主任之邀,三人至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讲授过这门课一年。

在台大历史系讲授“中国社会史”课始自1984年。当时因蒋孝瑀主任的安排,由杜正胜先生和我合开,杜先生讲上学期,我讲下学期,这时杜先生已转到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课名之所以改为“中国社会史”,是由于系里已另有同事讲授“中国经济史”一课,避免重复的缘故。课名既有更改,我讲授的重点也因此略有调整。除日间部外,又同时在夜间部(后来改称进修推广部)开出这门课,始终由我单独讲授。日间部的课,有一段时间杜先生因事忙,无法来台大兼课,也改由我单独讲,后来又恢复为两人合开。由于在日间部只有杜先生和我两人合开,在夜间部只由我一人讲授,所以我必须准备的范围,也就比原初在台湾东吴、辅仁两校讲课时扩大了很多,从上古一直到近代。这就是这本出自授课讲稿的书,内容之所以会纵贯近代以前整个中国史,远超出我自己研究范围的原因。

我由于言辞、思考比较迟拙,上课都准备有事先写好的讲稿,历年不时补充修改。2013年我从台大历史系退休前,方震华先生,陈雯怡、吴雅婷两女士于4月间来访,陈女士提出他们想在我退休后出版我授课的讲稿。任职于台大出版中心的汤世铸先生于6月间得知此事,大力促成。又书稿的整理,得方震华先生和毛元亨先生的协助,毛先生出力尤多,于此一并致谢。方先生和汤先生曾在二十多年前一起修习我讲授的这门课,如今两人已各有所成。此外,我也要感谢台大出版中心编辑们的认真与细心。

本书内容主要撷取自学界的研究成果,虽然经过我的组织,宋代的部分也写进了一些自己的研究心得,但全书在性质上是一本编纂的教材。讲授课题的选择既囿限于个人识见,在全面性上仍有所不足;各课题也由于受时代环境、历史资料及既有研究成果的影响,论述重点往往偏于某一特定地域,各个不同地域未能同时兼顾。书稿经方震华先生和毛元亨先生整理后,我自己又修订过一次,然而学海无涯,个人所知、才识均有限,书中疏漏错误之处必多,有待读者指正。

梁庚尧序于2014年9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46:53
祝贺祝贺!!对于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0:47:57
心舞天下缘 发表于 2016-12-15 10:46
祝贺祝贺!!对于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每日一书 | 五四运动史

目录
出版前言
中文版自序 诗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不能伏
繁体再版自序 认知·评估·再充
英文初版自序
第一章 导言
上编 运动的发展
第二章 促成“五四”运动的力量(1915—1918)
第三章 运动的萌芽阶段:早期的文学和思想活动(1917—1919)
第四章 “五四”事件
第五章 事件的发展:学生示威与罢课
第六章 更进一步的发展:工商界及劳工界的支持
第七章 新文化运动的扩展(1919—1920)
第八章 世界主要国家对“五四”运动的态度
第九章 观念与政治上的分歧(1920—1922)
第十章社会政治的后果
下编 主要思潮分析
第十一章 文学革命
第十二章新思想与对传统的价值重估
第十三章新思想与后来的论战
第十四章结论:繁多的阐释和评价
附录
大事年表(1914—1923)
注释
译后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1:00:50
xiayinxio 发表于 2016-12-15 10:17
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
支持这种说法!

导论:马克思归来

第一篇 马克思,媒介,商品与资本积累

作为斗争场所的文化工作:自由撰稿人与剥削
理解资本积累:马克思之原始积累理论在媒体与传播研究中的相关性
如何以更少的异化创造更多的剥削?
反商品化
“传播工具即生产工具”新论
资本的传播:数字媒体与加速逻辑
传播与符号资本主义:信息社会下的马克思传播理论再思考
网络的盲点:排斥、剥削与马克思过程关系本体论
关于还在进行的商品化过程笔记:从受众商品到社会工厂
因特网和“无摩擦的资本主义”
数字马克思:面向分布式传媒的政治经济学

第二篇 马克思与意识形态批判

批判转型中的马克思理论:阿根廷传媒民主化,新自由主义之后
失踪的马克思:马克思在当前传播研究中的位置及传播在马克思著作中的位置
迈向马克思主义的网络研究
谁在那里说新自由主义?
论今日资本主义之“酷”
辩证法与文化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
作为意识形态的女权主义
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交换的系统性宣传

第三篇 马克思与媒介使用

“工人调查表2.0”:社交媒介语境下生产性使用研究的民族志方法
技术的牧领权力:反思数字文化中的异化
第四篇 马克思,可替代/社会主义媒介与社会斗争
社交媒体、中介性与阿拉伯革命
21世纪社会主义:打造国家,推进革命
马克思的“可替代性”概念之更新
马克思回来了!但是到底是哪个马克思?知识劳工抑或媒体实践?
学术出版的封闭与异化:学术工作者的训诫
资本主义隐私权问题与替代性社交网站Diaspora
马克思的记者生涯:重温言论自由的辩论

附录:对“马克思归来”的再思考——第一期“传播驿站”工作坊综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5 11:28:42
xuguw 发表于 2016-12-14 21:29
方才为您荐读,审核了,再发一点,
我生啥气,你出书,卖完卖不完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你那书,我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那么多世界学术名著我都没读完,谁有时间读你的书,你也不是啥世界学术巨匠。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说,我写的书,你现在别读,等它真正成了学术名著再读。人生有限,要读的书太多太多,因此,读就要读经典,读名著!

你大做广告,也无法让大家承认,你的书,是学术名著。你说我说得对不?所以,夫子说,述而不作。你看,我写了很多文章,其实都是述而非作。你也要有点这样的认识。谁敢厚着脸皮说,他比夫子都要高明呢?作为学者,要时刻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是有“自我作古”的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