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有制和国有制问题:论所有制与中国经济学的思维和语言
——《资本论》中国化与中国化《资本论》关系域内的讨论
许光伟
(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实践创新研究”(15YJA790073)
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sqqsTaXq42DuqnXE5yG


早期经济全球化时期国际贸易这个大舞台上,有各色各样的演员,分别扮演生旦净末丑等各种角色。这些演员的各自表演,汇总成为这出丰富多彩的大戏。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各国商人。这些商人有许多不同类型,包括普通商人、特许商人、单个商人、商帮、离散商人群体、武装商人、海盗商人,等等。
虽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世界以及穆斯林主导的印度洋世界的海上贸易在宋元时代曾有长足的发展,但是到了明朝建立之后,因为厉行海禁,海上贸易萧条,所以在16世纪以前,传统的陆路贸易一度重新成为亚洲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而中亚商人也在这种贸易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在15世纪,中亚商人马茂德侍奉瓦剌首领也先,并作为瓦剌官员,时常在中国开展贸易活动。他几乎每隔一年来中国一次,大约在9月或10月到达北京,度过冬季,次年春天返回蒙古高原。然后再到下一年秋季来华。正统十二年(1447)他出现在大同的时候,据说率领超过两千人的大商队,带来貂皮一万两千多张、马匹四千匹,用来交换中国产品。这种贸易是朝贡贸易。明朝与西域各国(或政权)的朝贡贸易持续时间几乎与明朝相始终,朝贡使团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三四百人;进贡的方物数量少则几十、几百匹马驼,多则三千匹,甚至六千匹马。明朝中央ZF回赐的物品数量也很大,赏赐钞锭数有二万、三万至六万余,一次赐绢多达一千余匹。这种贸易主要掌握在一些与西域各国(或地方政权)统治者有密切关系的穆斯林商人家族手里。。。。。。。。。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