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845 1
2016-12-14
如何看懂美国民意?
斯劳特:美国选民渴望改变,这种民意有望带来一种以人为本的政治,其成功标准是好工作、好学校和人生机遇。
现在所有人都会再次喜欢她。《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的克里斯•席利萨(Chris Cillizza)在美国大选后的剖析中写道,尽管作为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从未“能够展示她不只是班级里做足功课的、超级聪明的最优秀学生”,但她成功在“周三早上的败选演讲中更多地吐露了心声,这是政客们在失去自己渴望的东西时华丽转身的最新例子。”
这完全是胡说。无论是在败选演讲中,还是在最后一场辩论以及许多竞选演讲中,希拉里都在主张建设一个团结的美国,一个“包容的、心胸宽广的美国”。改变的是听众,而非演讲者。一旦她好好尝到了逆境的滋味,她的风度、坚韧和真诚就可以得到认可。对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女性和众多男性而言,她始终在为事业而忘我地奋斗,为的是打造一个更强大、更为团结、平等和关怀的美国。她在2008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阐明了这一点,当时她谈到了激励自己竞选的人们。她向支持者表示:“我希望你们扪心自问一下:你们投入这场竞选中只是为了我?……还是为了这个国家所有觉得自己毫无发言权的人们?”
背景是一切。只要希拉里在寻求竞选总统,她在许多人眼里就是一个不择手段、野心勃勃、冷酷而且精于计算的女性。对那些希望占据由男性把持的职位的女性来说,这种成见过于熟悉。
但是一旦她投入工作,无论是参议员还是国务卿,当初不喜欢她作为候选人的许多人都对她倍感钦佩。无论是民主党人还是共和党人都会告诉我,他们在2008年大选中反对希拉里,但“对她的工作表现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然而,除了性别歧视以外,希拉里之所以败选,最大原因是人们普遍渴望改变——正是这种渴望让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在2008年和2012年赢得大选。
纳特•西尔弗(Nate Silver)在大选前预计,如果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赢得大选,那将是因为那些没上过大学、曾经支持奥巴马而非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或者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的白人男性选民现在支持了特朗普。结果就是如此。看重候选人“能够带来必要改变”的选民中,80%以上选择了特朗普,即使他们认为特朗普的性情不适合当总统。
无论是对共和党还是对民主党人士来说,问题在于如何实现那种改变。如何重建一个摇摇欲坠的国家,纠正美国中产阶级持续数十年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滑坡?
如何让后工业时代的美国经济为白人男子以及非裔、西语裔以及其他少数族裔美国人提供机会?
几个星期前,在保守派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年度晚宴上,所长阿瑟•布鲁克斯(Arthur Brooks)谈到有必要重拾“核心价值观”,作为在危机肆虐的美国寻觅机遇的出发点。核心价值观包括“人的尊严平等,以及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潜能的权利”。
他(或许是无意地)在重复希拉里的信条之一:渴望建立一个“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天赋”的国家乃至世界。特朗普在胜选演讲中借鉴了这一格言,加上他自己的口头禅之一:“这将是非常美妙的事情。每一个美国人都将有机会实现他或者她的全部潜能。”
机会平等是美国政治食谱的主菜。但是聚焦于个人潜能有望带来一种没有煽动的民粹主义,一种以人为本的政治,其衡量成功的标准是获得好工作、学校和人生机遇的数量,而非政府规模、税收水平或者法规数量。
美国政治制度目前运转不灵。从枪支安全、薪资,到财政责任,一次又一次投票的结果显示,它没有带来绝大多数美国人希望的结果。唯一的前进之路是利用改变的愿望来推行政治改革,让选民能够投票选出他们想要的结果,也让政客们能够兑现改革承诺。
特朗普表示,他将挑战这个制度。希望驯服他的共和党建制派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如果他失败了,另一个举着改变大旗的候选人将在2020年异军突起。
本文作者是智库新美国(New America)的总裁,同时还是英国《金融时报》的特约编辑
译者/邹策
转自: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0556?full=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2-14 22:59:41
http---i.ftimg.net-picture-5-000064475_piclink.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