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332 5
2009-07-21
海峡两岸的联结既是历史的、情感的,又是现实的、物质的。大陆人看台湾人,爱也好,恨也好,总是自己的骨肉;台湾人看大陆人,高看也好,低看也好,总是自己的乡亲。全球经济的风风雨雨,更让两岸在现实层面的关系密不可分。这是我,一个在黄河边成长、受教育、在北京生活、工作直到中年、如今又在台湾生活了将近6年的中国人,用大陆人的眼光来看台湾、用大陆的人心理来了解台湾之后的切身体会。
因此,我相信两岸本来就是一体的。在历史的长河中,短暂的分离,其实会让我们更快地走向持久的和谐与强盛。
的确,在两岸之间,是有那么多的差异。这些差异,从一个角度去看,是财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是负担。相信大家都希望让两岸的差异成为一笔财富,而我的真情实感也让我对此深信不疑。
台湾的社会管理,我觉得挺可爱!台湾的经营精神,我的感觉就是敬佩了!大企业的管理,经营之神王永庆、台湾首富郭台铭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个其实不用我多说。我倒想说说街边小摊。
即便是一个小吃摊子,在台湾也是以经营年代久远、声名远播为荣耀。几十年经营不变的老摊子,招牌可以很破,信誉却越做越好。许多海外游子,一下飞机第一件事就是冲向自己多年喜爱的小吃摊。几十年过去了,小摊老板可能从爷爷换成爸爸,甚至已经传到孙子辈了,仍然在那里迎接着老主顾和新主顾。而且更有意义的是,这些摊子都很注意环境和卫生,那套处理油烟的设备都没少花钱。
再说水果摊。我习惯上都比较容易相信人,常常让摊主帮我装进袋子,我直接付钱。在台北,摊主总是一颗一颗水果拿起来,高高举在我面前,还要转一圈让我看,确定是好的、大的才放进袋子里。我就觉得很开心、很放心。在北京,摊主总是趁我不注意放一些烂的、有伤的水果进来。我每次回北京都不死心,都想测试最近有没有改善,但几乎每次都让我失望。
从这些不为人注意的小事,更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和诚信水平。走遍全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大陆人,你到哪里能找到一个完全由中国人管理的小地方,她的中华文化传统没有经受十年的摧残和断代,也没有经过太多外来文化的混杂?新加坡?那里并不是完全的华人世界。香港?融入了很多英国和其他西方的文化。美国的唐人街就更不同了。想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台湾和大陆一样,是完全由中国人管理、建设、生活的一块土地,但是又与大陆走过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是中华文化难得的另一脉香火!
台湾与大陆差异在哪里?
同样1000公斤的推力,施加在一列火车上,和施加在一辆小汽车上,跑起来的速度当然差异很大。台湾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生活水平比较高,大陆这些年发展也很好,但整体速度没有那么快,生活水平高低差异也很大,这些快慢和高低的差异都是情理之中的。
大陆和台湾,一个很大,一个很小,这是差异的根本原因。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但在大陆人眼里的边界限于大陆,在台湾人的眼里边界限于海岛。在大陆,我们自然而言就觉得,国家就是很大,大到你的生活中根本意识不到有“边”。想想看,有多少大陆人感受到自己国家的边缘在哪里?
在台湾,我早晨出门,晚上回来,就可以沿着台湾岛美丽的东北海岸线绕到西北角的浪漫的淡水渔人码头。我刚来的时候很不习惯的一点就是,开车不用几个小时,就从最北端的台北走到最南端的垦丁了,不就是北京城六环路绕个圈儿吗?
大陆人很难意识到台湾的小,台湾人也很难想像大陆的大!大陆人感觉到,国家就是大到没有边,而且我家的什么事它都能管;台湾人感觉到,国家跟我家差不多大,它的事跟我家的事差不多,我都可以管。
记得有一次去台北县新店家乐福楼上的邓师傅按摩店,碰巧给我做足底按摩的是一位大陆嫁过来的媳妇,见到我这个北京人,真是“他乡遇故知”,话匣子一打开,说她最受不了的就是台湾人问“这个大陆有没有?那个大陆有没有?”。她说:“刚来台湾的时候,全家人不断拿出各种小吃给我。每拿出一样,都要问‘大陆有这个吗?’后来我实在忍不住生气了。我说,大陆那么大,如果广州没有,你能说北京也没有吗?”我对这位大陆老乡说,“那你也不必生气呀!你看大家对你多热心啊!”不过,她说的情况,我刚来的时候也一样。
我习惯于从积极正面的方向来看所有的事情,所以对上述情况肯定不会觉得好笑或者生气。这更説明,台湾和大陆需要多多交流,加深了解。
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差异,并没有谁好谁坏之分,我更不会有 “大”就比“小”好的意思。正如放大镜专门用来看小东西,望远镜专门用来看远处的东西,各有各的用途。经常看两岸的新闻,我觉得,台湾人喜欢用放大镜来看事情,记者个个都是“侦探”——也许因为台湾比较小,用正常眼光看就没什么意思;大陆人喜欢用望远镜来看事情,记者都快变成天文学家,海阔天空、云山雾障,觉得差不多就好,不太纠缠细节。基本上,我赞赏台湾人的细腻,大陆人的豪放。
当然,大陆也有很多讲求细腻的人,但是跟台湾的细腻还是不同。不论从企业经营中的运营管理,还是服务行业的待人接物,台湾的细腻之美,相信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大陆的朋友体会会越来越深。而大陆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大开大合、气势磅礴,也常常令台湾的企业家赞叹。两岸联手,一定会在国际舞台上画出越来越多的惊叹号!
比较谁高谁低并没有多大意义。相互交流、借鉴,就会彼此共同受益。有了这样的观念,就可以和谐相处、与时俱进,而不至于别人都前行了,我们还在原地争论。
前些年,很多台湾人喜欢跟韩国比,觉得不服气——“我们本来是亚洲四小龙之首,怎么可能现在不如韩国?我们哪里不如他们?”我说:“不是台湾人不如韩国人,是韩国因为两岸关系低潮拣到了便宜!两岸关系如果理顺了,哪有韩国的机会!日本也一样!”
台湾一定是中国的台湾
台湾为什么一定是中国的台湾?对于这个问题,我从来就没有怀疑过!
我都喜欢说小事。有一次,我去中华邮政寄一本书给北京的朋友。以前都是通过Fedex之类的国际快递,都要求写英文地址。这次来到中华邮政的柜台前,就问里面的工作人员地址要写英文吗?她的回答也许无意,我却听者有心。她说:“都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写英文!”这句随口说出的话,表现出大家的潜意识中都是中国人。再说说我对大事的看法。阿扁能够赢得2000年大选,并不是因为他的台独理念。相反,他一上台就赶快宣布“四不一没有”,当作自己的护身符。后来,他虽然大声叫嚣台独,但正是因为他知道根本做不到才敢大声叫。如果真的有可能,他反而不敢叫了。
对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就算是在两岸关系最低潮的时候,我也不会担心有任何变化。当然,我也看得出来,问题是复杂的。相信两岸有足够的智慧,少经受一点曲折,找出两岸中国人都乐见的大团圆结局。
从战略上看,台湾在全球经济产业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有许多资料和数据可以证明,这么专业的问题,咱也不用多说。从日常生活来看,在台湾生活过的人都会喜欢这里。不论从舒适性、娱乐性、便利性哪个方面看,台湾作为中国人生活环境的楷模之一(当然不是唯一),我想是当之无愧的。我原本早已习惯北京的生活,现在觉得两个地方各有魅力,完全不同的魅力。
大陆是“宝陆”,台湾是“宝岛”,两岸同文同种、一脉相连。连美国、欧洲、日本都不能不正视中国,两岸之间有什么理由做出“相煎何太急”的事情,让渔翁得利?当年冷战时期,美苏各自拥有的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毁灭好多次,双方都担心对方先施放核武器,造成两败俱伤的惨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总统战略顾问谢林(Thomase C. Schelling, 1921-)根据“博弈论”的原理提出美苏之间开设“热线电话”,加强沟通,避免任何一方因为无端猜忌而做出对双方都最糟糕的决策。“博弈论”的前提就是——双方的决策者都是有智慧的,都不会做出愚蠢的决定。这个世界最可怕的就是疯子独掌大权,而沟通对于做出有智慧的决策至关重要!
沟通,大家普遍容易出现的情况是:说的多、听的少,而且常常抱怨对方不愿意听自己说。其实,我们说出去的,别人不一定听到,听到了也不一定认同。我们听到的,反而成为我们自己增长的知识和财富。倾听,是最重要的沟通。表达,则应该尽量用对方喜欢接受的方式。


在两岸之间,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对方不了解自己,也有人表示“我为什么一定要了解你?”。这让我想到,在我们生活中,许多人讲完话都会带一句口头禅——“你听明白了吧!”,似乎自己说过的话别人如果没听懂一定是别人的责任。这句话在英文里好像是这么说:“Have I made myself clear(我说清楚了吗)?”,意思是如果我没说清楚,可以再说明。在沟通过程中,听清楚对方的意思,说清楚自己的意思,这都是自己的责任。



两岸之间也是如此,中间隔着海峡,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不小。差异本身就是财富,这些财富在争吵中会流失,在倾听中会增值。


在我周围,我看到许多人,大家都乐于在沟通中多承担一点责任,乐于倾听对方,乐于耐心地说明自己。以这样的心态来看,两岸之间的差异,其实是上帝送给中华民族的一份厚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21 09:06:28
发了才发现有好多字啊,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1 09:14:39
是呀,我眼睛都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1 09:27:36
不错啊小事出细节 细节理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4 08:47:24
差距就在于素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17 19:25:13
thanks for the sharing, take a look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