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57 1
2009-07-21

送走通货膨胀预期,迎来资产泡沫前夜


1、数据背后的隐患
经过全球金融风暴扫荡之后,200971日,上证综指站上3000点;沪深两市总市值也从2009年年初的16万亿增加至6月底的20.26万亿。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中国股市总市值增加了4万亿,恰好与中国政府提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数据相吻合。虽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判断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资金全部转移到股市,但是至少可以说明股市承接了部分流动性。
当世界各国还在舔舐金融危机留下的伤口时,中国经济上半年高达7.1%的增长率足以令我们欣慰。数据公布之后,各家研究机构纷纷调高2009年、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轻松保八,力争到十”。在兴奋之余,剖析数据背后的数据,真实情况不容我们过分乐观。宏观经济学中,GDP = G+C + I +X-M),式中:G为政府支出、C为私人消费、I为投资、X-M为净出口额。在上半年7.1%GDP增速中,其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41%,下拉GDP增长负2.9个百分点。
应该看到,我国经济二季度的反弹主要还是得益于政府庞大的投资以及银行系统近乎天量的放贷规模。可以说,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匹马中,出口这匹马尚未站立起来,消费这匹马刚刚起跑,马车重量全部压在投资上,而投资这匹马之所以跑得快,是因为给其注射了大量“激素”。所以,中国经济的反弹总体上仍然很脆弱,结构很不平衡。
1-6月,中国金融机构贷款数据合计7.37万亿元,仅半年货币投放量就比去年全年增加了24%,达到2008GDP1/4。信贷的流向主要是国有企业、基础设施投资和地方政府。正因为这些项目有政府信用撑腰,一些银行不惜放松贷款审查,甚至降低贷款门槛。这样做,短期内,充裕的流动性改善了实体经济的经营及盈利状况,降低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是未来1-3年,这些天量的贷款是否依然是银行的优质资产,谁也不能保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21 13:48:08
2、都是货币政策惹的祸
针对目前市场上的充裕流动性,货币政策取向的争论更加激烈。支持者认为,经济尚未回稳,贸然紧缩不仅会使经济失去动力,刺激措施前功尽弃,这种不连贯的政策取向更会使得人们预期混乱,打击市场信心。批评者则认为,当前的银根过于宽松,将导致越来越大的资产泡沫,重蹈美国次贷危机的覆辙。
大规模财政投资、大量的货币投放,本来是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本意。“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说法,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很可能是首次使用,官方对此亦无明确定义。但6月末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8.5%,为19973月央行公布此项数据以来之最;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差额超过20个百分点之多,更是前所未见。
最近各大城市频频曝光的“地王”,购房者前一晚四点起来排队买房等情况,这说明经济刺激计划刺激了股市和楼市,房价上涨客观上刺激了房地产投资,刺激了GDP中的私人消费,尤其是民间投资,减轻政府的负担。
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各种资产价格频频创出新高。如何缓解资产价格压力,6月份开始,央行宣布重启一年期央票发行。目的即为回收部分流动性,释放政策微调信号。630日,央行打破稳定了半年的“低利率政策”,将28天期正回购利率从0.90%提升至0.95%,为年内首次走高。714日,央行进行了累计1500亿元的28天期和91天期正回购,利率分别上涨5个基点,至1.05%1.10%。这是央行连续第三周上调正回购利率,累计分别上调15.0个和13.5个基点。
正回购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证券,并约定在一定期限买回的操作,用于回收货币市场流动性。其利率由央行根据交易商需求确定,处于半控制状态,素有“利率风向标”之称。同样在714日,央行货币政策微调中最直接的一招出现了。央行当时向部分银行发行一年期定向央票。发行规模约为1000亿元。这种安排是抑制银行下一季度的季末放贷冲动,这些定向央票主要发给季末贷款幅度冲高较大的数家银行,包括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三四家股份制银行。715日,一年期央票再次发行,最低发行量为200亿元。上一次的最低发行量为500亿元。
这些央行微调货币政策、控制过度宽松的信贷资金的举措,其实施效果并不乐观。因为相比央行已经释放的大量资金和银行放出的大量信贷,目前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的量太少。
3、如何解决
为巩固经济反弹成果,更为中国经济下一轮又好又快发展计,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仍须着力。即在总体上仍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扩张性特征的同时,适应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对具体政策进行渐进式调整,而调整的方向在于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以及维护金融与资本市场稳定。
为此,货币政策宜从操作层面的“过分宽松”回到“适度宽松”或“稳健”的轨道上来,并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能力强、产业前景好、有订单、有利于带动就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控制金融风险,尤其要采取措施防止信贷资金大规模流入房市与股市。财政政策则要进一步调整结构,更多地把重点放在能够有利于改善民生或带动居民消费的项目上,放在解决真正长期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瓶颈”项目上。此外,对于下一轮通胀或资产泡沫化发生的可能性要做到未雨绸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