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930 3
2005-10-12
拯救经济——粗读《通往货币经济学的新范式》
对于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发展的顶梁柱。对于经济学的研究,也成为一门显学而经久不衰。对于经济学研究成果,也将是社会管理之公器,将被世人学习和运用。
由华人圈著名经济学家钱颖一先生主编的《比较译丛》杂志所推介的《通往货币经济学的新范式》是一本好书,他是由陆磊和张怀清翻译、由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和其同伴格林沃尔德写作的关于货币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以全新的观点看待货币政策,并且将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政策建立在微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使这一宏观政策更有说服力、实证性和可把握性,正如这本书的序言作者易纲先生所说的一样,这种将宏观和微观结合而同意的研究方法是经济学的光荣和梦想,而这本书则是开这样经济研究之先河的典范。我对这本书的推荐则不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策略而推荐,而是作为一个经济观察和评论的爱好者的角度来推荐,这本书他是以全新的视角和分析方法来看待货币政策,这种方法它改进以往传统经济学对货币政策的认识存在的缺点和偏颇,它使我们更准确的看待货币政策和相关的经济问题。
这本书的外在经济问题背景是以上次东亚经济危机出现的经济问题为主要出发点的,但这本书的观点可以解释相同经济的所有类似问题。对东亚经济来说,可以说是个奇迹,因为有稳定的经济环境、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并且有新兴的工业化和出口贸易,因而东亚经济出现质的飞跃。就在这发展的关头,一些国家的经济出现了泡沫,再加上全球化经济带来的金融自由化,一些热钱的涌动和银行监管的放松,更加推升了这种泡沫的扩大。这尤其表现为房地产业的过热,兴建空荡荡楼房虽然可以拉动消费,解决就业,也因为楼市上涨给一些人形成财富效应而兴奋百倍,但这毕竟不是建立的生产单位,其对社会资源的扭曲和浪费是空前的,更加重要的是:房地产业和金融密切相关,它的过热加大了金融风险,当这个泡沫因为后继无力或者政府的干预而破灭时,连带的金融坏帐增加,危机突现。但东亚危机的成因不是这一个原因;有些是经济畸形依赖外贸拉动增长,当汇率问题或者外贸问题出现波动时,带动金融风险增加,因而形成危机。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银行系统的脆弱和监管不善和金融风险的增加。
这不仅有人问,难道我们面对经济的波动束手无策吗?我们有货币政策等重要的宏观经济手段。当然面对经济的波动人们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来调节,但问题是这种手段面临着自身的局限,因而形成对经济调节盲区。
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是有它优点,首先它需要很低信息负担,可以用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发展。其次,它有很大的乘数效应,能有很大的效果。但缺点也显而易见,例如,人们常说的“流动性陷阱”是货币调节失败的最好例证。正如本书所说的一样,如果货币政策的微量调节能引起经济实体的很大变动,这说明它不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工具,因为这增加了货币政策的不可控性和对经济实体的扰动性,不能按照理想所需要的目的来操作,但如果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相对弱小,我们可以用加大幅度来达到目的,但是这也存在着弊端,因为货币政策它有一定的扭曲效应和分配效应,原由是利率的波动它对不同领域的经济影响不同:一些可以得到贷款的行业得到大力发展,而其他得不到贷款的行业而得不到发展,这将形成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扭曲;同时利率的调整也意味着财富在银行,居民和生产者之间的从新分配,因而存在分配效应。所以说,用货币政策的调整要严格把握“度”,平衡利弊,在最为合适的“火候”和合适的“度”来调节经济至关重要。并且,所有的货币政策将是不可逆的,已经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将不可更改,而且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慎重的看待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也十分必要。
韩国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当上次经济危机来临之前,由于韩国金融自由化的推行,国内经济资本流动量达到占GDP总量的9%,相当一部分的国际短期投资,当韩国经济出现波动资金出现外流后,一些经济学者建议国家实行高利率,一方面压制国内经济过热,另一方面让资本收益高于国外而防止资本外流。结果呢?经济也产生的预期的需要:抑制了过大的资本流量,但同时弊端更是显而易见:由于资本成本的增加,高利率触发了高破产率,又由于高破产率的联动和加上高利率形成的银行净资产降低和风险显化,金融系统的不完善马上暴露在增加的经济风险中,随着其他国家的危机的传染,将韩国经济拉倒了崩溃的边缘。这个事例折射了金融危机其中三个原由:其一,银行系统不完善,缺乏现代的法人治理结构。其二,在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下对银行监管不力。其三,失当的货币政策 。
要对货币政策有好的把握,必须要理解其产生作用的机制。这本书好就好在它从微观的角度说明了这一问题。
资本市场虽然有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多种市场,但银行在货币流动和资金配置的地位不可替代,所以研究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是把握货币政策的关键。利率的调整可以影响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但主要是通过银行行为的改变来调节经济的,尽管随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对通过银行融资的发生了很大的替代,但目前来说,银行的作用不可动摇。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银行的行为?首先,银行有限制性银行和竞争性银行,存在信贷配给和没有信贷配给的银行,其中,在当下的环境中,以限制性存在信贷配给的银行为有代表性。当利率变化时,它不仅仅通过利率变化产生的供给和需求产生的一般均衡来决定银行的提供贷款水平,而且,它通过利率变化引起信贷配给中不同投资方式产生不同效应来决定贷款行为:银行是风险厌恶的方式来决策,当利率变化时带动国库券的利率和价值的变动,这引起银行持有国库券利润变化而产生一定的财富效应;同时,利率的变化必然促进银行在国库券和贷款之间发生替代,产生替代效应。在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叠加下,将决定银行的提供贷款的水平。这两种不同的一般均衡效应共同决定银行的对贷款的提供。其次,由于利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应行的资产变化,其中有直接关系的长期国债资产水平,还有由于利率变化引起的贷款资产价值等,这些银行资产价值的变化都将导致银行放贷行为的改变。最后,还由于破产率的变化引起银行未来利润贴现值的变化也影响银行的放贷行为。
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对企业的影响:利率的变化决定资本成本的变化,其进而影响企业的效;同时利率的变化产生一定财富效应,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相似的方法可以货币政策解释对居民和政府影响。然后,通过银行、企业和居民以及政府的联动产生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
类似的方法重新解释了“流动新陷阱”的成因。
当然,货币政策不仅仅是利率的调整,还有银行存款准备金和银行资本充足率等,这本书都做了仔细分析。
这些观点是这本书不同于传统货币经济学的地方。对于经济学研究的专业人士来说看正本书,可以学习建立模型分析经济学的方法,对于我来说,更加感觉对我们现实经济的借鉴很重要。简单的列几条个人的拙见。
其一,银行处于资金资源配置的核心的地位,对它的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直接关系到资金的合理科学配置,尤其我们没有其他完善的股票市场存在替代的条件下。
其二,要认识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比如我们要严防经济过热过冷,如果,经济过热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加大扭曲和企业破产率,并且有不可逆性。过冷又存在“流动性陷阱”所以,经济政策调节以及时的相机抉择最为重要。这也是解释在当前抑制了房地产过热后主张重新降息的原因。
其三,利用当前宽松的货币环境支持一些新兴产业很有必要。这是防止经济衰退和能在下一次经济衰退中走出困局的重要力量。
原发一见如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2 20:49:0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0-15 16:03:00
能不能提供下载,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9 20:32:51
只有评论不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9 21:42:22
找个地方看啊看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