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 数据分析与数据科学 数据分析师(CDA)专版
1023 0
2016-12-21
做营销该相信数据分析还是个人感觉?

做营销最尴尬的地方就是数据结论对不上你的经验感知
,但是两者既有联系又独立存在,先来分析下你的情况:

1、请问你的自我感觉从哪里来?是积累了多久的经验?还是实地做过调查?请问你用什么来支撑自我感觉的正确性?

(如果我是老板,我会照着上面问你。因为每个人的感觉千差万别,你没有说出强有力的依据,那就叫“自以为是”。)

2、请问你们老板的数据从哪个发布平台得知的?是否权威?这些数据分析的方面是哪些?是全国还是某个区域的数据?数据的统计时间段是什么时候?

平台的权威很重要,它代表可信度;数据的区域来源也很重要,华东华北华南西南?每个区域特点不一样,不能代表你们区域;数据统计时间段更重要,10年前5年前还是这2年?每年经济都是动态变化的、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都在发生变化,更不具代表性。)

3、你的自我感觉我就当成是经验感知吧,这里的经验感知指的是“经过多年的经验有了对发展趋势预测的能力”,虽然我不知道你在你们产品的领域工作了多久,但是我觉得经验感知更能跟数据分析的结论抗衡,而不是你短时间感知而来的自我感觉

接下来说经验感知和数据结论的关系,我们假设这个数据是权威的,也能够分析你的现状,我觉得这个时候经验感知和数据结论应该是对上号的,而不是和你的经验感知千差万别。因为所有的数据统计都有实际行为,如果数据跟你的经验感知有出入,其实更多的不是数据出现了问题,而是你对于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把握不够准确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是多样化的,你对人行为方式的把握,你不知道这个结论是总体印象还是个体印象,如果没有数据支撑,你根本分不清也不能论证。所以,数据其实是依据,是用来论证你的经验感知的。从这个层面讲,你老板对数据的信任是没有错的。

但是我们不能完全信任数据,因为有些数据可以量化,有些数据却不能量化,而且也有统计不完全的地方。所以数据有时候可以作为支撑,有时候也只能做为参考。看具体情况决定。

4、假设你老板的数据没有权威性,你又相信你的自我感觉,我就想问,你没有东西支撑你的论点还有理由跟你的老板抬杠?饭碗不想要了?(开玩笑)如果想把产品销售做好,不应该在评判个人观点对错上较真,市场观点这种东西,百个人有百种观点,没有对错之分。

想把产品销售做好,应该彼此把各自的观点提出来,然后一起分析漏洞,找解决的方案。你跟老板的目的,其实就是把产品销售出去,而不是把“市场不好”来为销量下滑做开脱理由。

有“做”,比“不做”更能说明你的能力,而有没有“作为”,却是能力+机会+运气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