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982 5
2016-12-31

开篇题记



    12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6民营资本投资江苏大会暨江苏省浙江商会成立十周年大会”上与实体经济大佬进行了一场PK别有兴味的PK。这场PK的起源首先是双方就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冰火两重天”有不同的感受,其次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相互关系问题而引发的争论。双方似乎都有自己充足的理由,因而各不相让。那么中国的经济中,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不是一定要各自画地为牢,另开城门?这是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我们目前经常提起“新常态”这一概念,如果按照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新常态”是属于一种新的“静态”概念。但是在现代经济中,核心问题是创新(出自《大繁荣》)。创新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像管理学中著名的“朱兰螺旋”那样,是一种连续的循环上升的的过程。在这个循环上升的过程中,事物得到不断的改进或者提高。过过程中,基本的运动发展流程就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反复强调的PDCA循环(详细请参见《全面质量管理教程》)。所以,如果我们把“朱兰螺旋”和PDCA循环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运动整体或者体系,那么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不断演化的“新常态”。但是这个“新常态”的内部,永远是在不断运动发展的。虚拟经济也好,实体经济也罢,这次PK的双方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双方PK的视角仍然都是狭窄的。


    马云说:中国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中国不是实体经济做不出来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由于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而不行了”马云这话似乎有些道理。以上世纪60年代前后的日本经济起飞经验来看,有两个经验可以借鉴:一是工业“硬件”,首先抓住基础材料工业的技术提升和标准化进程作为整个制造业发展的先行军,这相当于我国兵法上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就是说日本的材料工业为“日本制造”的翻身仗提供了强硬的物质基础。二是,日本虽然不是现代科学管理的创始国,但却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现代科学管理应用国。当美国管理大师戴明在美国还没有成名时,被派到日本帮助解决“日本制造”严重的质量问题,受到日本政府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进而使“日本制造”从此打了一个举世瞩目的质量翻身仗,一举把“日本制造=劣质品”的帽子彻底摘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70年代初来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华讲学时发现了我国工业企业创造的“三结合(即: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活动)”经验非常科学,于是马上引进日本大力推广,进而使日本所有企业都开始应用在制造缺陷的“因果分析(即现在我们在质量管理学中所说的鱼刺图分析)”中。现代科学管理体系在日本的成功使美国管理大师戴明由此在美国乃至世界一举成名。而中国的“三结合”经验尽管“墙内开花墙外香”,但在国内目前却渐渐消声弱迹不见了踪影。尽管现代质量管理诞生于美国的“曼哈顿工程”,但成功者却是日本。我国的“三结合”经验虽然早已经成熟,但我们的企业家却把它忘却了,这的确值得我国实体企业深思。


   马云提出的 “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提法受到实体企业家的质疑:


    1、宗庆后表示,“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资源”五大变革,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新制造,本身就不是实体经济制造什么东西啊。如果是新技术,我倒认为对实体经济确实是追求新的技术,来提高我们这个制造业,从中低端走向高端制造业。“


     2、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除了新技术,对其他几个“新”不太明白。“这几种‘新’,更多的是按照他的商业模式量身订做的,希望以后的营商环境是这样。”李东升说,但对实体经济而言,不能简单认为新的一定是好的。


    3、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表示,马云的“五个新”,去掉“新”字都是以前存在的。她表示,“90后”喜欢开网店、不愿到实体企业工作是“国家隐患”,会给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冲击。

    显然,“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的概念确实还需要理论上给出科学的界定。李东升说,但对实体经济而言,不能简单认为新的一定是好的。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例如,当年美国的“铱星计划”确实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全球卫星通信和定位系统GPS前身),但由于“过于超前”加之成本过高,其结果是“市场和者寡”。同样的例子就是我国的“北斗”系统,虽然具有技术先进,功能也多于GPS。但由于我国的芯片技术落后,加之国外技术封锁。我们的“北斗”地面接收系统面临着关键元器件尚不能完全做到自给,这是中国北斗地面应用系统制造面临的最大瓶颈。马云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世界各地发展网商基本上没有硬件的技术瓶颈,但宗庆后、李东生和董明珠等实体企业家就不得不考虑关键设备和原材料的来源需要怎样解决。董明珠有句话说的很直率:“我想开发,但没有材料”。对于实体企业来讲,不仅仅要面临产品设计,更要考虑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以及工装设备和原材料的来源能否解决,否则创新开发就是一句空话。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路径与日本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从一开始就忽视原材料工业的先行发展。这里举个现实的例子:我国仪表工业尽管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日本欧姆龙、德国西门子以及世界鼎鼎大名的霍尼韦尔的技术改造我国的仪表工业技术落后状况。尽管整机成套技术都引进了,但关键的传感器敏感材料(例如应变膜片材料、新型压电陶瓷材料等等)的制造技术是不转让给中国的——只能卖给中国性能至少落后一至两代的敏感器件成品。这就是中国仪表传感器整机落后的根本原因:材料不行、制造装备及工艺不行。故此,马云的话也许有些“只看门前有无路,不知邻家住悬崖”。现实中,企业对科研院所的成果不仅仅是看这个成果是否具有先进性,更要看产品转化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如。甚至国际政治环境(例如巴黎统筹委员会以及欧美国家的限制出口条约或规定等等)都要考虑在内。有饭吃的马云大概没有想到李东生和董明珠有没有做饭的条件:网络上“盖房子”毕竟不能和在土地上搞建筑类比,不是一回事。这里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我国科研体系中有一个巨大的漏洞——缺乏中试阶段(即成果转化过程),就是90%以上的科研院所的成果不过是“理论验证”成果,离商品化的批量生产还有一个必须的中间过程。这就是建国以来,中国科研体制中的最大短板:中试谁来做?开发者没有能力,生产者没有条件。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关系?是对立的还是并列的或是相互交融的?两者是不是处于不同层次的关系?我们是不是应该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两者的关系?系统的全局性、层次性、关联性等基本特性是不是可以很好的描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关系?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这三个基本要素是不是统统包含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中而具有普遍的共性?网商和制造企业的核心要素都是人,信息则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神经系统,网络的物流体现在数字的变动,而实体的物流状态也是通过数字变化来反映出来。市场预测可依靠物联网的大数据分析来决策生产方向和计划,生产流程的状态也要靠网络传输反馈信息和下达控制指令。马云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掌握生产企业的运行状态和库存变动;李东生也可以通过马云搭建的网络平台获取市场供求状态和客户的需求以及竞争者的动向;马云的云盘和云计算是董明珠筹划新品开发的“CAD”工具并且可以预先得到所需原材料来源的有关信息以做出判断和决策;宗庆后则可以找马云了解各国文化对饮品口味的偏好,等等。这一切不都是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相互交融中各显神通嘛?中国兵书有“兵无常势”的说法。同样道理,现代经济体系中所有的的“新常态”实际内在联系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都无常势。

     所以这次网络大咖与实体大佬的PK都只看到了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故而,我在此提醒:经济学,经济关系没有最优,只有更优。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若干路径取其优”。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经济巨人的两条腿,交替运动才能行走。无论巨人的步子迈得多大,两条腿的协调才是关键。

     以下是这次论坛PK的原文,由于全稿数字限制,故分成几部分发表。欢迎各位谏言发表看法。


      附1文章简介

马云:中国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而是你的实体不行了

      12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6民营资本投资江苏大会暨江苏省浙江商会成立十周年大会”上,主动谈到近期火热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争。马云表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是对立关系,企业家切不可活在昨天,抱怨明天。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会上,马云谈到了对实体经济的理解。他表示“什么是实体经济,大家都讲实体经济非常艰难,实体经济真正的定义是什么,大家查过没有,实体经济的定义是人类通过思想、财富、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生产和流通的商业,生产制造是实体的一部分,流通更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对于“虚实对立”的说法,马云反驳称,“有人说实体经济难,虚拟经济就不难吗?BAT也胆战心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很难,中国也只是诞生了几家大的互联网企业,而且如履薄冰。

    “中国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马云说,中国不是实体经济做不出来了,而是你的实体经济由于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而不行了

    “有人称电商冲击实体经济,过去一年,阿里巴巴完成了3.7万亿的交易额,这3.7万亿都是实体经济的销售,有无数的实体经济因为互联网找到了方向。”马云说,生产制造和流通都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我们的产能过剩就是流通受阻的结果,而互联网正是解决流通问题。

马云认为,企业没有实体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坏企业之分,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但是要淘汰落后的生产力。他还表示,企业家切不可活在昨天,抱怨明天。实体经济只有经历住新科技的挑战、转型和创新的洗礼,才能面对明天的太阳。

     同时马云还谈到被哇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批评的“五新”提法,表示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必定是未来,而如果抓不住这个趋势,那就“不是技术让你淘汰,而是落后思想让你淘汰,不是互联网冲击了你,是保守的思想、昨天的思想、不愿意学习的懒性淘汰了你,自以为是淘汰了你。

此前在12月25日,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对话》中,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就“2016年中国制造业面临寒冬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重振实体经济”进行了探讨。

   在节目中,宗庆后认为造成中国实体经济寒冬的因素,第一是高税费,第二是虚拟经济过火,第三是房地产摧毁实体经济。

宗庆后还表示,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资源”五大变革,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新制造,本身就不是实体经济制造什么东西啊。如果是新技术,我倒认为对实体经济确实是追求新的技术,来提高我们这个制造业,从中低端走向高端制造业。“

      同一节目中,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除了新技术,对其他几个“新”不太明白。“这几种‘新’,更多的是按照他的商业模式量身订做的,希望以后的营商环境是这样。”李东升说,但对实体经济而言,不能简单认为新的一定是好的。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表示,马云的“五个新”,去掉“新”字都是以前存在的。她表示,“90后”喜欢开网店、不愿到实体企业工作是“国家隐患”,会给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冲击。

“五新”是马云在2016云栖大会上提出的,马云认为未来有五个新的发展将对各行各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影响到所有人。




多选投票: ( 最多可选 2 项 ), 共有 3 人参与投票

投票已经结束

0.00% (0)

33.33% (1)

0.00% (0)

66.67% (2)

您需要登录之后方能进行投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1-1 17:18:35
陈才天 发表于 2017-1-1 11:05
马云所说新金融不能苟同,金融不能太虚,杠杆太多会给实体企业增加负担。
宗庆后说新技术就是新制造是错误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如此下去两者必败。马云不要忘记“次贷危机”和中国资本市场的野蛮人。宗庆后也不能把亨利·福特的创业史当做“万年经”——一成不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 17:20:19
陈才天 发表于 2017-1-1 11:05
马云所说新金融不能苟同,金融不能太虚,杠杆太多会给实体企业增加负担。
宗庆后说新技术就是新制造是错误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如此下去两者必败。马云不要忘记“次贷危机”和中国资本市场的野蛮人。宗庆后也不能把亨利·福特的创业史当做“万年经”——一成不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4 17:08:12
就像人一样换了身衣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21 16:48:56
跳梁小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 10:20:24
除了新技术,其它是旧瓶装新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