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1072 0
2017-01-05

来源:钛媒体

         摩拜为何要急于融资?
      
         此前,摩拜单车CEO王晓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之所以还在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让我们继续发展。
      
         由此来看,摩拜是聪明的。共享单车现在是资本“宠儿”,但在这场漫长的资本寒冬中,不知道何时就会变成“弃儿”。俗话说“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尽管吸纳更多的投资者会进一步稀释创始团队股权,但摩拜首先要做到“活下去”,尤其在找到盈利模式之前。王晓峰的话,道破了这场资本游戏的本质,融资的一大本质,是为了争取主动,不掉队,找机会甩开对手。
      
         但从另一方面看,摩拜单车急于融资也有其诸多无奈。
      
       光知道融资和烧钱,共享单车怎么赚钱?
      
         首先是应对其制造成本、折损率“双高”难题。摩拜一代单车的成在2000到3000元,二代的Light款成本已经降至千元以下,但依然堪称昂贵。据了解,ofo一代和二代单车成本是270元,刚推出的三代单车成本为360元,仍然不到摩拜的一半。有媒体曾报道,按照摩拜广州11月中旬给出的10%损耗率,其当期的成本损失就有600万元。为了占据扩张市场,摩拜势必要投放更多单车,但在成本和折损率难以有效降低的状况下,只能继续烧钱坚持。
      
         其次是盈利模式的困局。当前,共享单车的收入来源主要依赖单车租金(每小时不足1元),由于用户市场尚处于极力培育阶段,摩拜等共享单车企业还会通过发放打折券、骑行券等优惠活动,来降低用户成本。这种补贴模式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不能将用户规模和使用频次提升到更为可观的水平,就只会让烧钱的无底洞越来越大。而除了制造成本,还有高额的企业运营、单车维护等各项成本,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也已经出现了多起摩拜单车被盗、被蓄意破坏的公共事件,这都会直接增加单车管理和维护的费用。
      
         今年11月,彭博社在一篇观察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的文章中就指出,中国互联网市场有一种通向成功的“套路”:找到有钱的投资人,大捞一笔,然后用烧钱来换取市场份额。
      
         在我看来,投资了ofo的滴滴,就是这种“烧钱换市场”模式的践行者和得益者,滴滴曾的两年时间烧掉数十亿元击败了其他竞争对手,但这条成功之道未必可以被共享单车所复制。滴滴们对抗的是传统出租车业的种种顽疾,更需要通过持续性补贴扭转用户的出行习惯,一旦成功市场机会巨大,因此吸引了大批金主持续性注资。
      
         而单车行业的融资能力与滴滴们不可同日而语,它更需要在单车服务、引导用户习惯、应对区域政策等方面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而非简单的走烧钱扩张的老路。此外,如何在这个更“小而美”的单车市场,找到更便捷有效的盈利模式,才是又一个当务之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