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5650 1
2004-12-02
转自http://forum.ccer.edu.cn/forum/

特定知识传递的成本和经济系统的效率 10

SUMMARY

哈耶克从讨论怎样建立理性经济秩序开始,认为传统经济学的解决方法是理想化的。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理性的经济秩序在不同要素或商品用于不同用途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得到的,而它包含的前提是决策者可以得到经济系统的信息并可以将之加总。但是实际上,经济系统的信息是分散于个人的。继而哈耶克展开了对人们运用知识的独特观察。

环境的具体而且持续的微小变化可以造成个人特定的知识优势(个人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做出决策从而获得好处),这些知识是否像多数经济学家所假设的那样能够被统计并且传递给一个决策中心来做决策呢?哈耶克否定了这一点,因为这些知识本身是不能被统计的(如time and place)。所以各种各样的决策也应该是分散的。

在哈耶克看来,经济系统的持续微小波动是经济系统的本质特征,社会的经济问题主要是在如何适应这些微小的变化。而这恰恰是我们所忽略并使我们陷入了统计“陷阱”。那么既然个人作为决策主体,有什么机制能使整个经济系统良好运行呢?他认为价格机制是这样一个奇迹,因为价格能够完好并且迅速地在经济系统中传递信息。因此价格机制才能够在几千年经济发展中作为经济系统的基础机制。

QUESTIONS

1. 哈耶克认为只有分散的个人才能用好他所独有的知识,其原因是这些分散的知识不能被统计,也不能用统计方式传递给决策中心。但我个人认为做这种判断是不合适的,因为事实上这些知识是有可能被统计的,只是这种统计和传递的成本太高,或者时效性太差。(当然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对这些特定知识的理解,但是我觉得既然作为一种知识,必然可以以某种方式传递,只不过要考虑传递的成本)。

2. 在哈耶克的理论中,只有个人可以利用通过对社会中微小的变化的感知而得到的知识来获得利润。因为这些知识不能被统计,所以不能有决策中心来决定。但是哈耶克没有能解释为什么企业这样一个集合多人信息优势并且选取一个核心决策人的决策机构也是在价格机制中灵活生存的。(如果引入信息传递的成本,就可以加以解释)

THOUGHTS

1. 举例来说,如果决策中心(economic planning centers)想决定生产多少洗衣机。那么可以精确统计国内需求洗衣机的数量然后并按此数量生产就能够保持经济系统平衡。但是这样的统计的成本是相当惊人的(想想人口普查这样一个“简单”的统计)。并且当数据统计加总后还要经过生产、运输,那么经过这么长时间之后,动态的经济需求无疑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哈耶克在解释只有分散的个人决策才能够充分发挥微小的经济变动所产生的知识的作用时,对这些知识的假定是可以放宽的(实际上哈耶克自己也没有完整并且明确的界定他所讨论的不能用于统计的知识是什么)。并且在现实经济中,放宽后的假定(即考虑这种业定知识传递的成本)是能够解释更多的问题并且更具解释力的。

2.哈耶克在文章中强调的重点就是只有个人才能利用好他在特定的环境下所享有的独特的知识。而实际上企业就是一个能够集合多人信息优势并且按照独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的机构,在文章中,哈耶克却没有能够给以讨论。我认为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要考虑知识传递的成本。企业的决策人之所以能够做出优于个人的决策是因为企业有管理人员能够给他提供他们个人所观察的独特的信息,比如成本的、市场需求的、品牌的等等——当然,企业越大,这种层级关系就越复杂。总的决策人就可以综合这些独特信息而做出决策。企业对知识的搜集针对性相对于个人更强,并且企业中专门搜集信息的部门比单个人能获得更多信息,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对整个经济系统考察并调整决策是很自由的。但是整个经济系统并不具有这样的优势,因当传递信息的途径越长,独特信息传递的成本是边际递增的,并且传递所需要的时间也会增加,导致决策者获得信息的成本升高和信息本身的时效性变差。

参考书目:

F.A. Hayek, 1945.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XXXV(4), September, 519-53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3-24 00:45:34
感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