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557 0
2009-07-27
作者:龙之珠(lzzscsj)
      在经济学中需求是人们对商品购买的基本前提,其中“需”的含义为需要,表现在商品社会就是人们心理、生理及社会活动的要求。
       需要可以通过商品的功能、形式来表现。需要是人们在生活中自然产生的生活要求。“求”的含义是争取,在商品经济中,求可以表达为购买商品的能力。如果说“需”是自然产生的客观状态,求就是客观能力。所以说“需”只能说是要,既是客观状态 ,又有主观性;而求表示是得,既有主观能动性,又受客观能力制约。可以说“需”是想法,而求才是现实。“需”的想法可以符合“求”的现实,也可以超越求的现实。
      在“需”与“求”的相对关系中,如果“需”相对弱于“求”。那么需就能实现。例如:空气、水、食盐和市场上普遍的米、面等。如果“需”相对强于“求”,那么“需”只能部分实现或难以实现。例如:住房、汽车、克服顽症的医术等等。在社会中,由于综合条件的差异,使得社会需求呈金字塔状态,越向塔尖,需求中“求”的能力越强。所以说社会需求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指需求状态不变,但随着商品量的变化,价格相应反向变化;动中有静,是指需求上升或下降时,需求的结构保持金字塔状态不变,整体上升或下降。在需求上升或下降时,商品量与价格的变化既随着需求整体上升、下降而价、量齐升、齐降(价值不变,需求与商品量呈同向变化;商品量不变,需求与价值呈同向变化),也遵循需求金字塔结构不变状态的商品量与价值(价格水平)呈反向变化。如用需求量表示需求,那么需求量在需求不变和需求变化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与价格反向变化也可以成立,也可以不成立。
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