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57 7
2017-01-12

机器等生产工具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作用黄焕金

  黄佶先生的核心思想,便是资产者所掌握的劳动工具即机器能够创造价值,它同样通过交换而得以实现。更详尽地说,是通过‘机器对生产率的提高’而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使资产者获得利润。这样他便可绕过‘讨厌的’“剩余价值”而为资产者找到了利润的源泉。--这样,“剩余价值”全部拿来养活工人,资产者则靠机器所创造的这种利润过活。这种想法能否成立?  我们知道,在原始的物物交换方式里,一物与一物交换是等价交换(当然,每个人也总想在这种交易中占到更多便宜,但这不能作为规律存在),比如A物与B物在包含之价值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交换。这种常识每个人都懂。但由于A物的生产者随后采用了较进步的生产方式与工具,因此致使A物所包含的价值发生“收缩”(即它所包含的价值量减少了,表现在劳动量和其它成本减少了),而在此同时A物仍然与B物进行“等价交换”;于是,A物的生产者显然就会在这种交换中获得(比原来的交换)更大的利润。这就是机器、工具在提高生产率上给生产者带来的好处。在这里,A物的交换价值仍然与B物相等(因而可与B物“等价交换”,或者说:因为可与B物“等价交换”),但其中的‘主体价值’已经收缩、缩小--致使在这一交换中A物的生产者获得更大利润。  因此,进步工具的使用在使一个商品维持(甚至增高)其交换价值量的同时却使这个商品中所含的主体价值减少了。这个‘主体价值’包含了各种生产资料(包括工具与原料等)成本、工人劳动所创价值(包括其中的剩余价值)等,它们是必须要收回的“硬性价值”。在这里,这个硬性价值小于商品交换时所能实现的交换价值。这个余出来的价值就是黄佶先生所说的“机器所创造的新价值”。因为这部分价值正好是因机器的使用而获得的,因此很自然地认为是机器所创造的新的价值。我想这正是黄佶先生的最终、核心思想之点--也是令人感兴趣的思想。那么这个“新价值”最终能否成立,它与商品内部的这种硬性(即必须要实现出来)的主体价值有什么异同?  实际上,当商品交换的市场没有相应程度的竞争性时,这个因机器使用而获得的价值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当市场竞争变得激烈时,我们就会看到这种价值却是虚拟的(能伸能缩的)价值,而与上面这种硬性的主体价值根本不同。因为我们会看到,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商品的市场价格会续渐收缩,于是这个“机器所创造的价值”就会越压越小;但 ① 只要价格不低于商品的主体价值,则这个商品仍然会有很多利润。 ②如商品价格被压到与商品的主体价值相等的程度,则商品生产者则只能赚到工人直接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了。③如商品价格再进一步被压缩到低于这个主体价值,则商品生产者就会没有利润(也许还能收回生产资料的成本和工人的工资,但资产者没有了利润)。因此,商品的主体价值是必须不能压破的,它象一道最后可接受的“防洪堤”,不能突破;在此基础上,机器所“创造”的虚拟价值当然是伸得越长越好。  相反,如果象黄佶先生认为的那样,机器必定会创造出一种新的价值,是硬性的必须得实现,这样,一个商品的价值就包含其主体价值+机器所创造的“新价值”,于是商品所必须要实现的价值就比原先的更大了。在竞争中这样的商品肯定被淘汰下来,因为它不得不将价格定得更高,才能实现这个机器所创之“新价值”。这显然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激烈竞争的市场并不容许这部分“新价值”存在。   因此我们总看到,对于那些由最先进生产率所生产的商品(如日本人造的汽车),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他们的商品价格总是能够不断下降。这种现象在目前的经济世界是最常见的事情(它对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最具意义)。先进机器的采用其基本好处不是增加一个商品的价值(让你不得不用坚挺的价格来维持它的存在与实现),相反,是减少一个商品所包含的价值,使其价格永远处于这种价值之上。2000、1、1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1-12 15:15:40
黄老邪,机器的作用用计量的方式可以解决,你还用1只羊=2把斧头的方法,你永远活在摇篮里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3 10:16:39
bangfu999 发表于 2017-1-12 15:15
黄老邪,机器的作用用计量的方式可以解决,你还用1只羊=2把斧头的方法,你永远活在摇篮里吗?
你不懂其中深意就不要讲了。仔细看看原文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3 11:46: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4 08:47:02
龚民 发表于 2017-1-13 11:46
黄涣金的解释是符合商品价值规律,采用新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生产中单个产品中劳动价值 ...
你阐述得不错,问题在于,许多人把价格混淆为价值了,因此总以为,提高生产率后,按旧价格所出售的产品的总价值就会增大,从而创造了更大价值。这个是不符合马克思观点的。
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因为价格是对成本耗费的补偿形式,因此,旧价格,则是由行业中以前的共同成本所决定。而你如果提高了生产率,从而把单位成本下降,这在旧价格与旧成本体系下,是可以获取更高利益的,而这个更高利益,恰恰是这个旧的共同成本所决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6 17:40:51
黄焕金折腾了十几年,还不知道比较劳动生产率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方法。还是仔细看看我这篇文章吧: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749817-1-1.html

一个企业创造的总价值量与它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黄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