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9111 36
2005-10-15
“三农”问题由来已久,多年来,中央政府采取多项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但庞大的农村人口、相对稀少的土地决定“三农”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和收入问题,但多年经验表明,就农村谈农村、就农业谈农业难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
      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大规模作业,目前这一趋势日渐明显。但由此以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将会更加严重。一项统计表明,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为1.5亿,如果按照农业产值的状况计算,农村劳动力至少剩余2.5亿。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要靠加速工业化,创造更多制造业岗位和服务业岗位,将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
       衍生出来的问题颇多!在中国近二十年城市化进程中,已经有数千万乃至上亿农村人口进入了大大小小的城市。但是诸多制度正阻碍这一进程,“民工”是这些人群最通俗的称谓,他们享受不到属于原来“城里人”的各种保障。 游离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身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解决。从某种意义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将成为推动着中国教育体制、医疗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一系列制度改革的动力。


[此贴子已经被dreamdiy于2005-10-21 15:08:5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0-15 19:29:00

发展农村工业?但是农村工业的发展状况目前并不乐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5 19:30:5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6 03:45:00

个人认为,由于全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所以在农村发展的问题上也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分析。

毕竟,有些地方太落后了,而城市化是需要一定基础的,是以市场为主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6 08:07:00

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向往城市。仍然有一部分的农民希望在原有的土地环境中生活

所以并不能一概而论是要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应该发展农村,乡镇自身,并且还要做好转变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6 09:36:00

基本同意你的观点。

在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的绝大比重,尽管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其比重正在逐步下降,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农民增收还是要依靠非农产业的发展。

并且从地域上看,在东部,来自本地企业的收入占到工资性收入58%,而中西部地区工资性收入约有一半来自外出务工。这种增长方式对东中西的长期发展都存在不利影响。

就农业发展,不过我不赞成大力提倡“机械化大规模作业”,机械化大规模作业只是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形式,以美国为代表。其实还有其他的现代化形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6 09:53:00
个人认为农村的出路,在农村,从比较利益分析中,农业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产业化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