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5822 12
2009-07-28
       在实证研究当道的时代,你敢逆主流进行思辨性的理论研究吗?2009年《管理世界》出了一期增刊,专门是针对案例研究的。我觉得并不是理论研究的星星之火。中国缺乏的是管理大师,只是一味地跟随理论的时尚,于理于实践,有何裨益?
        你敢进行思辨性的理论研究吗?针对管理实践的特定现象,如何创造全新的概念?如何进行概念化?如何界定研究的问题?如何进行研究设计?如何确定进行论证所需的材料或数据?如何对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和展开讨论?
        请高手多多指教!希望我们能对此发起一场论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28 15:11:35
why I can not to do research on the theory,
if I know the scarcity of theory or the flaw of the theory I will finish it in my own powe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8 15:14:08
谁有动机去发现理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谁敢冒风险去挑战成熟的理论?有谁可以挑战人们看世界的角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8 15:19:34
a lot of people are capable of doing research on theory,but they do not choose this way! 2# 爱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 22:26:02
赞同楼主的观点,在中国尤其应该思辨性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6 23:01:09
如果国外及国内有比“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激励理论(含其基本分配计算公式及其激励思想、方案)类似并且更早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敬请提供。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499518-1-1.html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激励方案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中庸之道”文化精髓,是一种借鉴“精细管理”技术的以“推进新和谐”(即基于现有岗位和相对业绩进行统筹分配所实现的公平基础上带来的心理和谐)为指导思想的新型激励理论。
它体现了“革命性”与“人性化”、“效率与公平”、“历史贡献与现实贡献”统筹兼顾的管理思想,能更科学有效地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道道棘手难题,包括如何实现股权的动态化,如何将绩效因素融入到现有的分配方案中,如何实现“不同职级以及同职但不同级员工岗位职务的动态交替更叠”等。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三个功能:
一、基本功能。用以改善一切有形无形凡是涉及分配的问题。包括各种收益资源的分配,如股权分配、股权分红、工资分配、奖金分配及福利分配、权力分配等其他资源分配,还包括承担责任比例(负收益)的分配。
二、核心功能。用以改善股权或岗位等因素由于过于固化缺乏弹性而影响股权或职务等因素的激励效果的问题。
三、扩展功能。本功能用以实施动态化的岗位管理。通过将一定的股权比例与岗位聘任挂钩,然后同时采取上述一、二的做法,从而形成从收入到股权,从股权到岗位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机制,产生比一般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更大的激励约束效果。
如果三个功能齐备,即同时在管理实践中运用,那么这样实施所产生的激励约束效果相比其他任何管理体制和方案来说,其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制度效应是十分明显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