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在战时革除前线司令的事例,当以杜鲁门怒炒麦克阿瑟最为经典。
麦帅早年因太平洋战争和迫降日本而成为传奇人物。韩战爆发后,他担任联合国部队总司令,一直不把杜鲁门放在眼里。在仁川登陆后就开始玩“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游戏,虽然华府对中国是否参战忧心忡忡,但麦帅一口咬定中国不可能出兵,因此径自把战火开向中朝边境。结果遭中国志愿军攻个措手不及,美军落荒而逃。
麦帅在韩战被解除职务后,舆论曾一面倒同情他和责难总统,但随着更多战争史料的解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已不那么高。
这让我想起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成功突袭珍珠港后,华府曾警告驻在马尼拉的麦帅日本可能乘胜追击,麦克阿瑟低估了日本的实力,疏于防范,害得隔天驻菲美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大部分被毁,空中防御能力丧失殆尽。日军也在这一天登陆马来亚半岛。
最近看珍珠港遇袭75周年纪录片,就有专家在节目中对麦克阿瑟为何没像珍珠港事件美军多名高官一样遭革职,感到费解。但麦克阿瑟后来战功彪炳,先败后胜,最后见证了日本的投降,总算将功赎罪,位列一代名将。
后人对麦帅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说他是美国历史上最极端的将军,极端自信,极有创意,极有领袖魅力,却也极端狂妄、自负、冷酷和愚蠢。这些优缺点成就了他,也害了他。
他的性格缺陷随着事业的发展而与日俱增,终于在韩战中全面失控。评论家都说他有政治野心,却缺乏政治智慧。
马歇尔将军后来当了国务卿和国防部长,艾帅当上总统,但是他们都明白军人和政客之间的天然鸿沟,军事是政治的从属,军人需要服从于政客。这是需要有极高的政治智慧和眼光的。
凯撒式的麦帅却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发挥到了极致,一面打战一面和国内右翼势力勾结,坚决反共,一次又一次的违背华府的战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