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不败,似乎是中国证卷市场的铁律,为什么呢?
新股的投机,由于是新面孔,它的业务以及经营团队究竟怎样并不明了,这样给了资金极大的炒作空间,或者说是操纵空间。但对于散户来讲,这种机会很难把握,而且最终买单的,必然是散户。
比如四川成渝,这个股票上市即疯炒,当日涨幅超过2倍,是其香港股价的三倍多。在A股上市的高速公路股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深高速、华北高速,其市盈率20多,30不到,而一个现在还余震频发、泥石流不断地区的高速公路股,现在的市盈率居然达到50多倍,这样的现状不能不说是中国特色的投资笑话。
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笑话,原因正在于经过改革了的发行制度!
中石油的教训是什么?它的教训在于首日的开盘价是一笔巨额的资金给打出来的,然后,才是散户的跟随。所有二级市场的买入者都给套死了,但是网下的申购机构则个个大赚。由于网下申购的机构多是基金、保险、社保,它们的资金实力和人脉关系,完全可以操纵新股三个月的股价,而等到它们的解禁股上市后,再让股价自由落体,最终把大盘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现在的情况比当初更为严重,中国建筑的机构配售股达到了50%,锁定期仅三个月,按照现在的股价,它们的浮盈达到165亿之巨!打新股如果能够这么赚钱的话,谁还去搞实业?谁还去研究公司的基本面?谁还去关注整个市场的系统性泡沫风险?
于是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流水线作业的赢利模式:
第一步:尽可能地大量申购新股;
第二步:集中优势资金,做高开盘价;
第三步:利用后续资金,在开盘半小时到一小时之内完成大量换手,收集散户申购的筹码;
第四步:下午在换手率差不多时突然拉高,吸引眼球;
第五步:后续连续几个跌停,回到开盘价附近或者开盘价之下,在此打开跌停,高换手,吸引散户跟风;
第六步:在开盘价附近或之上通过高换手,将开盘一小时进去的资金全部变现,由于整个市场的成本都高于或者在开盘价附近,这样就构成了成本堆积型的均衡股价,二级市场的购入者只能够在这个位置挣扎着维持股价,梦想着奇迹发现;
第七步:3个月大限将至,申购机构快乐地将远离申购成本的股票大批量地倒给市场中的散户,后面的股价怎样,向中石油学习吧!
这样的一个七步赢利法可以无穷往复,直到散户资金最后支撑不住,流动性枯竭,市场大幅下跌,等待政府的再一次救市。
因此,伟大的中国证监会管理下的中国股市,只能够成为中小投资者的绞杀机!在这样的一座绞肉机器里,谁想当巴菲特,谁基本上就割肉不远了。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投资者教育,最该被教育的是证监会的管理者,正是他们的所作所为,造就我们的市场投机盛行。随着人民币的逐步国际化和外资热钱流入中国的不断便利化,这样的一个高系统性风险的市场,如果不尽早改革,必将成为老外洗劫中国的最佳场所。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还是要继续大力推进IPO改革,这个市场可以后来长毛病,但希望证监会带给市场的,并不是基因就有缺陷的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