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8-1 21:02:16
这就是经济学?呵呵,简直就是玄学,和中国古代的那个什么图很像啊。
不过不要紧,一个统一描述世界的理论将会产生,以后就不会再有这些来糊弄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 21:27:05
感觉还算实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 21:33:50
看不太懂,学识浅薄
我要努力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 21:59:59
good anlysi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 22:18:53
路过路过,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 22:26:00
不要一味的迷信,中国经济很难说清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 22:28:36
我得研究下子的,这图我还是有点不明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 22:45:18
图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 23:25:15
mmdzz 发表于 2009-8-1 03:37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9-8-1 01:08

张兄解释得很好,多谢:)

不过我认为此图想说明的并不是这个问题,即不是从短期总供给曲线水平的角度来说的。

原图总供求曲线的方框前有两个椭圆形小框,表示这里的总供求特征是前两个因素决定的。就总供给而言,这是一种代表性观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将大量低成本、且具备相当技能和优点(善于学习、吃苦耐劳等)的过剩劳动力带进全球经济,只要这些过剩劳动力没耗尽,就能抑制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压力,全球经济就仍然处于AS曲线的水平部分。一旦耗尽,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AS曲线就开始进入向上倾斜的部分了。

所以,单就此图而言,决定AS水平的关键并非短期这个时间框架,而是过剩劳动力的压力。

去年关于中国过剩劳动力是否即将耗尽、进而是否会导致全球低通胀时代结束的热烈讨论,正是与这种观点相关。

当然,这是一种非常简化的分析,不过确实能说明一定问题。
我想是这样的:所谓“劳动力供给的无限弹性”(这当然只可能是一种短期分析)并不代表AS的“无限弹性”,这个在数学上很简单,不赘述。

而一个“长期”的分析框架,并不适合用这一个工具来分析。因为很清楚的是,“长期”到“价格可充分调整”的总供给是垂直的;而“长期”到“一切投入要素可调整”,适合使用经济增长理论。

如果要表达您所说的这层意思,恐怕比较合适的是拉尼斯-刘易斯-费景汉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 23:28:24
高图 系统 宏观 提纲挈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 23:32:03
我也曾经画过一个图
这是贴子地址,还是预测了一些东西的
http://blog.chinaunix.net/u/19791/showart_478984.html
如果看不清图,可以直接看这个
"http://fm341.img.xiaonei.com/blog/20080215/00/08/A530105837207OXC.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 23:37:49
太牛了不服 不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 23:38:42
太牛了不服不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 00:32:56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9-8-1 23:25
mmdzz 发表于 2009-8-1 03:37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9-8-1 01:08

张兄解释得很好,多谢:)

不过我认为此图想说明的并不是这个问题,即不是从短期总供给曲线水平的角度来说的。

原图总供求曲线的方框前有两个椭圆形小框,表示这里的总供求特征是前两个因素决定的。就总供给而言,这是一种代表性观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将大量低成本、且具备相当技能和优点(善于学习、吃苦耐劳等)的过剩劳动力带进全球经济,只要这些过剩劳动力没耗尽,就能抑制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压力,全球经济就仍然处于AS曲线的水平部分。一旦耗尽,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AS曲线就开始进入向上倾斜的部分了。

所以,单就此图而言,决定AS水平的关键并非短期这个时间框架,而是过剩劳动力的压力。

去年关于中国过剩劳动力是否即将耗尽、进而是否会导致全球低通胀时代结束的热烈讨论,正是与这种观点相关。

当然,这是一种非常简化的分析,不过确实能说明一定问题。
我想是这样的:所谓“劳动力供给的无限弹性”(这当然只可能是一种短期分析)并不代表AS的“无限弹性”,这个在数学上很简单,不赘述。

而一个“长期”的分析框架,并不适合用这一个工具来分析。因为很清楚的是,“长期”到“价格可充分调整”的总供给是垂直的;而“长期”到“一切投入要素可调整”,适合使用经济增长理论。

如果要表达您所说的这层意思,恐怕比较合适的是拉尼斯-刘易斯-费景汉模型
首先,归根结底,我解释的是原作者的用意,而不是我自己的看法。我在论坛找到了此图的出处: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459567
作者的意图就是这样的。

按张兄的解释,总供求图前面的两个椭圆小框是没用的。

第二,原文作者要解释的是特定时期的特定历史现实,现实是活的;只有用来解释现实的理论,才是活的。

第三,我前面说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化的分析。换言之,分析非常粗糙,且依据的假设非常强,比张兄所说的“这个在数学上很简单”还要简单得多。假设不同,结论自然不同。原作者只是针对特定问题提供了一种特定的视角,并非一个严格的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 15:40:59
真实反映, 没看到预测到什么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30764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 21:53:24
mmdzz 发表于 2009-8-2 00:32


首先,归根结底,我解释的是原作者的用意,而不是我自己的看法。我在论坛找到了此图的出处: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459567
作者的意图就是这样的。

按张兄的解释,总供求图前面的两个椭圆小框是没用的。

第二,原文作者要解释的是特定时期的特定历史现实,现实是活的;只有用来解释现实的理论,才是活的。

第三,我前面说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化的分析。换言之,分析非常粗糙,且依据的假设非常强,比张兄所说的“这个在数学上很简单”还要简单得多。假设不同,结论自然不同。原作者只是针对特定问题提供了一种特定的视角,并非一个严格的模型。
额,当然,我并没有不同意您的意思。相反,两年前我就在这个版面讨论过“猪肉涨价,低端劳动力供给弹性下降与经济增长”,表达过和您大致相同的意思。

但是鉴于我们这个论坛上有很多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为了避免不要误导,有些理论上的BUG,还是说清楚的好,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4 12:19:46
还有这样的图表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4 18:26:37
mmdzz 发表于 2009-8-2 00:32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9-8-1 23:25
mmdzz 发表于 2009-8-1 03:37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9-8-1 01:08

张兄解释得很好,多谢:)

不过我认为此图想说明的并不是这个问题,即不是从短期总供给曲线水平的角度来说的。

原图总供求曲线的方框前有两个椭圆形小框,表示这里的总供求特征是前两个因素决定的。就总供给而言,这是一种代表性观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将大量低成本、且具备相当技能和优点(善于学习、吃苦耐劳等)的过剩劳动力带进全球经济,只要这些过剩劳动力没耗尽,就能抑制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压力,全球经济就仍然处于AS曲线的水平部分。一旦耗尽,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AS曲线就开始进入向上倾斜的部分了。

所以,单就此图而言,决定AS水平的关键并非短期这个时间框架,而是过剩劳动力的压力。

去年关于中国过剩劳动力是否即将耗尽、进而是否会导致全球低通胀时代结束的热烈讨论,正是与这种观点相关。

当然,这是一种非常简化的分析,不过确实能说明一定问题。
我想是这样的:所谓“劳动力供给的无限弹性”(这当然只可能是一种短期分析)并不代表AS的“无限弹性”,这个在数学上很简单,不赘述。

而一个“长期”的分析框架,并不适合用这一个工具来分析。因为很清楚的是,“长期”到“价格可充分调整”的总供给是垂直的;而“长期”到“一切投入要素可调整”,适合使用经济增长理论。

如果要表达您所说的这层意思,恐怕比较合适的是拉尼斯-刘易斯-费景汉模型
首先,归根结底,我解释的是原作者的用意,而不是我自己的看法。我在论坛找到了此图的出处: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459567
作者的意图就是这样的。

按张兄的解释,总供求图前面的两个椭圆小框是没用的。

第二,原文作者要解释的是特定时期的特定历史现实,现实是活的;只有用来解释现实的理论,才是活的。

第三,我前面说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化的分析。换言之,分析非常粗糙,且依据的假设非常强,比张兄所说的“这个在数学上很简单”还要简单得多。假设不同,结论自然不同。原作者只是针对特定问题提供了一种特定的视角,并非一个严格的模型。
mmdzz兄的分析还是很中肯的,符合作者的原意。分析这张图的时候,不应该拿着书本上的理论模型照章分析,而应该回到作图时中国当时经济的实际,然后按照这个实际理解图的含义。尤其是估计需求模型之前的2个圆形框,那是作者分析中国经济的入手点:即放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后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业开放的背景下,分析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等的原因。

呵呵,mmdzz贴出了原图和原文,看看还是比较好的,可以更好的理解。

至于好多人说没看到所谓的预测,建议再看看。在分析好当时的经济情形之后,预测的意图还是比较明显的:可以改变上面的某个条件,然后分析改变后可能出现的情形,再判断该条件发生变化的概率,就可以得到未来这种情形出现的概率——这就是所谓的预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1 21:32:15
但没讲到什么具体的东西,方向是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2 11:02:38
有些东西是无言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3 18:11:09
同意9喽的分析,这谈不上什么预见,中国经济的问题,早就是学界共知的事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3 19:04:34
   不太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3 23:16:07
也没看出这是什么预测来,就事论事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9 21:54:25
果然是高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9 22:02:40
看不懂。。。。。只有曲线能看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0 10:22:54
资产价格通胀有怎样的未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1 17:49:15
中国的事情中国人自己都搞得不明白,本身中国就是在创新,因为这种制度下的这种经济发展先前是没有哪个国家尝试过的。西方人对中国的文化理解程度有多深这也值得考查。至于用这样一张图来形容,多少让人不能够完全相信。如同我在一张白纸上随意画一条没有规律的曲线,你可以说这就是某个人一生的道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