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先不要紧张,相信要答的东西你都应该知道,只是一时不知如何组织而已.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吧。
名词解释一般都有一个比较确定的答案,我以前举过一个例子,比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回答:什么是效用,什么是边际效用,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个规律有什么作用等一系列相关的概念.
对于理性假设,你的切入点是对的.好好组织一下,说具体一点就可以了。如何组织可以参照书的目录结构.因为这个目录结构就是一个系列的内容组织提要.
简单地说一下货币政策那道题,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对于这三个政策工具的使用,都可以调整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进而调整利率.央行提高利率,可以说是一种偏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途径,还是那几个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消费、投资、外贸等,利率调整对这几个部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分开来慢慢分析不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答题吗?当然也要加上一个政策信号给人们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期产生的影响。这些东西在书上都有原理介绍,利用这些原理,再加一个具体的LM左移这个前提,就可用借用书上的叙述过程了。这道题,最好前面再加上一些宏观经济形势的内容,这个比较好回答,因为去年政治考研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宏观经济调控问题,这点你也提到了一些。
这里我再说一次,人大考研专业课题都是一些看起来非常熟悉的题,或者说是一些经典考题。但是答题一定要注重理论的系统性,要联系题目的主词而言其他,因为西经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理论体系。这就要求考生能钻进书里看各个知识点,又要能够跳出来看理论结构。现在就差不多要到跳出来的时候了,当然前提是要把各个知识点理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