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再看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反思
楼主
liminapollo0506
2669
11
收藏
2009-08-02
记得在初学宏观经济学的时候,我在课本的一张图表中无意发现:美国经济自二战后每十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衰退,每次衰退时间是两年。
这一次所谓的一个世纪以来最大的衰退似乎也不过如此。
最初,我们几乎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危机来得如此凶猛。而后来,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经济恢复得如此迅速。去年
9
月
28
号,世界经济突然从悬崖边掉了下来,各种不好的消息集中倒在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而中国政府也在这一天弃守了紧缩的货币政策。紧接着周一就是全球股灾,在接下来两周每天中央新闻的第一条消息几乎都是美股跌了多少,欧洲跌了多少,日本跌了多少,原油跌了多少(平时这些消息从来就不怎么播报)。以前从来就不关心经济的人开始问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经济学家们一时间成为热门公众人物,而差不多所有的专家都对未来的经济表示悲观的看法,没人敢说
2009
年市场就会触底。
然而现在呢?源自于去年年底的牛市以使中国股市上涨一倍;美国股市自低点差不多也有将近
50%
的涨幅,而这仅仅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当初沃伦
·
巴菲特号召的抄底行动还备受争议与嘲讽,而现在看来不得不佩服姜还是老的辣。
经济为何如此快速回暖,以至于出乎每一个人的预料?
首先我们必须重新反思当时看空的理由。次贷危机最初的表现只是一个金融危机,它首先只是冲击了美国房地产市场并导致部分中小型住房信贷抵押机构面临破产危机,其后由于人们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悲观情绪以及大量房屋所有者停止归还房贷,从而致使大量金融机构(主要是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遭受大量账面亏损,尤其是那些持有住房债券较多的机构(摩根大通和高盛则是幸运儿)。到此为止,危机还仅仅停留在金融市场层面,然而数家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以及众多金融机构的巨额亏损最终将瘟疫从市场层面传染到实体经济层面。银行由于亏损所导致的流动性紧张以及机构间彼此的不信任导致信贷市场极度冻结,金融市场就是现代经济的润滑油,信贷市场的冻结最终导致实体经济的衰退。这是此次整个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发展的一个初略的过程。从去年下半年的形势来看,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都糟糕透了,因此很多学者和专家都将此次金融危机同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萧条相提并论 。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以上的推断只是建立在历史经验的层面上,如果真的细细分析情况并非如此。虽然此次金融危机和过去的大萧条有着较为相似的发展过程,但是鉴于上一次的经验教训各国政府已经能够做出很好的调整。上世纪的大萧条期间当时美国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这只会令信贷市场更加雪上加霜进而更严重地影响到经济恢复。历史记载表明当时胡佛总统已经采取了积极的财政刺激政策(这并非罗斯福总统的功劳,他只不过延续了上任的政策罢了),但最终货币紧缩使他功亏一篑。这一次美国政府可谓是充分吸取了教训,主打的就是政策就是大量地投入流动性,起先是大规模地向大型金融机构注资,帮助其改善资产负债表,其最终目的是让银行拿钱去发放贷款,解冻信贷市场。但是由于银行在危机当中亏损过于严重,以至于简单的注资并不能让它们重启信贷大门。于是美联储使出第二招杀手锏,直接向市场投放大量流动性。这一次他们的行动收到了回报,全球股市在很短的时间里连续暴涨。我们不好对本
·
伯南克的举动做出评价,但他确实让全球经济停止了不断的恶性向下的趋势。作为一名纯粹的经济学家出身的美联储主席,
本
·
伯南克最后用一种近乎有点低级的手段去刺激市场(当然各国央行都想这么做,只不过都不想当出头鸟),实在让人有些匪夷所思,或许这也是对他的学术理念的一种赌博式检验(去读读他的《大萧条》我们就明白了)。大量的货币投放不仅仅迅速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通缩预期,更是将所有人手头的钞票给“逼”了出来。通胀预期迅速抬头,人们将去年捂得紧紧的货币一股脑倒了出来,疯狂的投资到股票和大宗商品期货当中。去年财富遭受重大损失的人们由于股票市值的上升而重新开始了消费(尽管还是很谨慎),银行由于市值的回升和手头资产质量明显好转(包括传说当中美联储借钱跟投行去炒期货从而使他们大赚一把)而重新开始了信贷。信贷的解冻最终刺激了实体经济止跌回升,回升的经济降低了失业从而改变普通百姓的消费预期,需求的扩大促进了供给并进一步改善就业,经济又进入到一个良性的自我循环当中。最后连一向对经济抱有悲观情绪的“末日博士”罗比尼和索罗斯也承认经济的好转。还有就是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强劲的发展同样也带动了经济的复苏(上世纪大萧条时期经济基本就依靠美国和江河日下的欧洲)。种种因素的合力最终使本次危机能够较原有预期出现快得多的出现恢复迹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利用历史来判断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历史可以告诉我们在哪里出了错,但我们可以利用历史去改正错误;历史我们的是表象,我们要挖掘的是不同背景下的不同因素;历史并非永远会上演同一出剧目。
我们还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是政府的控制力的问题,这一次金融危机最终的恢复很大程度上依赖了政府的帮助与控制。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就自由经济还是凯恩斯主义争执不休,在中国也就演变成“小政府”和“大政府”之争。就这一次金融危机各方面总结来看,凯恩斯主义似乎又占了上风,其代表作中国政府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受到了一致赞扬,相反欧美发达国家的注资计划却饱受争议。虽然政府注资带有强烈的政府调控色彩,但其本质还是为了自由经济制度恢复正常。中国经济虽然在四万亿投资的保驾护航下出现了企稳回升,但这并非毫无弊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资源浪费、重复投资又卷土重来,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一直推进的经济结构转换又出现倒退的迹象。我们不能忘记上世纪拉美国家过度借债投资于盈利能力低的公共项目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尽管我国政府实力雄厚、负债率很低,但大量的银行贷款流向以地方政府主导的一些低盈利项目同样会使得银行资产状况出现恶化风险。与此同时,为了筹集财政资金,地方政府无形中担当了土地价格推高的“幕后主使”,各家银行肆无忌惮的将贷款投入到房地产市场当中,从而对中央政策形成倒逼之势,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对此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以房地产市场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从历史经验来看,资产价格泡沫会导致资产收益率的降低,同时减少外来直接投资和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现有的经济数据尤其是浙江省的低增长和中西部的高增长之间的对比表明民营经济的恢复依旧很疲弱)。在我国经济转型尚未完成和人口依旧庞大的现实基础上,资产价格泡沫给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还是带来了很大的隐患。由此看来,凯恩斯主义并非绝对的良方,它更像是一种工具,在经济出现不和谐的时候用来对市场做出一些必要的调整。当年苏联政府过度依赖政府主导的经济最终导致崩溃是不争的事实,运用凯恩斯工具需要极高的智慧与技巧(中国政府现在明显还并不完全具备这种技巧,2007年过长的紧缩政策可以说是失误)。现在各国政府似乎也意识到这么一点,那就是一个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是国家大量采用政府主导是更为有效的,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步用自由经济手段去代替原有的政府主导,最终形成一个高度发达的自由市场,但这个自由市场并非亚当
·
斯密所说的纯粹的“自由之手”,政府依然在根据变化进行微观的调控,而非大刀阔斧式的宏观调控。这样世界经济发展将会在亚当
·
斯密和凯恩斯之间找到某种平衡从而更好的发展。印度可以说是正在印证这一点,过去印度在经济非常差的时候一味地模仿欧美的自由主义经济,结果被中国远远甩在了身后。现在当政的国大党总理辛格正采用一系列政府手段去修补自由经济带来的漏洞,印度也因此成为唯一能跟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匹敌的世界大国。中国必须改变旧有对印度的观点,重新审视这个南亚竞争者并能够拿出足够的勇气去进行一系列的有利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切实改革,不要忘记中国当年也是和跟印度差不多的境遇下发展起来的,而邓公当年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在一系列历史条件和阻力下至今没有完全实现。
最后要谈到的是金融监管。很多人把此次金融危机归咎于监管不到位,这确实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最核心的错误并非是监管,而是经济调控政策的失误。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本世纪初的长达数年的低利率最终引来无数的投机者,就像苍蝇从来不去没有臭肉的地方。是政府当年调控的失误激起了投资者的贪婪,到最后坐庄的政府却发现自己已经收不了场,这确实是美联储和白宫的悲哀。还是那句话,错误的凯恩斯主义手段比纯粹的自由主义危害更大,当年约翰
·
梅纳德
·
凯恩斯先生只是为了使世界经济走出萧条,提出了后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念,这在当时只是应急之策。也许连凯恩斯本人都没有想到自己的东西最后变成“主义”并牢牢统治了后半个二十世纪,倘若他知道他的理念被用到如此泛滥的境地,或许他会骂我们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xujingjun
2009-8-2 13:05:38
我一直坚信这一次危机绝对不是一个V而是两个V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moyu_2008
2009-8-2 13:08:24
收藏 慢慢看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板凳
russia05
2009-8-2 13:13:22
到头了吧?下一步就是回暖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报纸
杨振伟
2009-8-2 13:44:24
1#
liminapollo0506
你怎么就断言没人说很快就会结束危机?当所有的人都在说这次危机需要很久的时候,我在很早就预言了,在新华博客、新线博客、和讯博客等等很多地方发表言论,当然是根据我的新理论预言的,我的新理论已经统一了西方所有流派包括马克思主义,我在2008年12月24日写博指出,这次危机被严重夸大,危机其实快则一年半载,最多三年内一定过去,这当然是有理论根据的,但是理论体系庞大,没有发表,所以很多人不理解,现在这个理论正在发表。具体的文章在我的很多个博客里都有。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地板
liminapollo0506
2009-8-2 15:28:23
危机真正是否过去确实还面临着很大的考验,但现在总体发展趋势还是让人值得欣喜的。至于理论嘛,实在是太多了,不同理论可以有不同结果,结果正确也不一定理由就是对的。能综合所有理论固然是好,但正是因为综合所有理论,所以是否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去年底的时候也有些人说危机没有那么严重,当时我比对了一下也有同感,或许那就是先知先觉吧。
5#
杨振伟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7楼
alive9302
2009-8-8 16:58:53
楼主的最后一段总结很经典,赞同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8楼
rtyandknt
2009-8-8 17:11:23
群84151593为大家提供一个讨论中国经济的平台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9楼
参与
2009-8-8 22:34:45
到头了吧?下一步就是回暖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0楼
琥珀糖
2009-8-8 22:58:39
一个人的判断可以有误,但大家一致的判断失误就是悲剧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1楼
iameming
2009-8-9 10:57:43
10#
琥珀糖
大家的说法一致更是一种悲剧。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2楼
caishen168
2009-8-9 11:38: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转]何帆:东亚经济远离金融危机了吗?
[分享]美国金融危机的程度与中国的应急对策
金融危机来临时,巴菲特为何能躲过灾难?
金融危机与全球能源新秩序
金融危机周年后的中国经济展望
金融危机让世界政经"变脸" 经济力量"东升西降"
巴菲特:金融危机将卷土重来 但并非现在
粤鑫伟业:细看金融危机后的全球资金流动
导致金融危机的六大因素
金融危机预测模型
栏目导航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学道会
EViews专版
资管君
爱问频道
宏观经济学
热门文章
CDA 数据分析师:特征处理核心指南
电子行业深度报告:量子深潜-计算篇:从比特 ...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2000-2024年)
从知识图谱到认知智能
2025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白皮 ...
中物联: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蓝皮书(2025)
您提出了一个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核心概念— ...
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白皮书(2025)
您提出了一个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核心概念— ...
2025年最值得关注的公司-放射配体创新者开启 ...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