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75 1
2009-08-03
近期,国家发改委依据5月初颁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宣布成品油价格下调。中石油、中石化与发改委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希望完善和修改上述《办法》。认为使得成品油调价机制仍过于简单、透明,导致投机、囤积等现象在各地频频发生,不利于整个油品市场秩序的稳定。建议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模糊化处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包括国际成品油价格计算方法、启动调价的涨跌幅度等都需要调整。(8月2日《齐鲁晚报》)

    笔者早就料到成品油价格下调会引起两大石化巨头的“反弹”,但还是没有想到,中石油和中石化竟然会以“过于简单透明”为由反对成品油调价机制。这看上去似乎有些滑稽和荒唐,但仔细想一想,我们就不难明白两大石化巨头为什么站出来反对调价机制“简单透明”了。

    按照目前执行的《办法》,在22个工作日内,当国际成品油价格涨跌超过4%时,中国就将启动价格调整机制。这意味着,在国际油价发生变化的时候,市场可以随之有效地判断出成品油涨价或者降价的时间和价格区间,从而进行自我调节。这样一来,无疑就大大削弱了两大石化巨头在把持成品油价格定价方面的垄断话语权。

    如果按照两大石化巨头的“修改逻辑”,将现行定价机制“模糊”处理——两大集团提出眼下执行的4%涨跌幅,可以设计成一个区间,比如说当国际油价变化在4%到10%之间,相关部门可以考虑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两大石化不仅“回旋余地”大了,还会将定价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什么时候降价,是国际油价跌幅4%时降价还是跌幅10%时降价,恐怕就是地球人都明白的事情,不到最高极限岂能降?完全处在垄断经营者的可控状态中。当然了,倘若是涨价,想必就会以4%作为起跑线了。所以,此番中石化和中石油的“质疑”,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作为一项商品定价机制本身而言,公开透明是最基本的“属性”和“特征”。如果是“模糊”的、不透明的,干脆由两大石化巨头说了算得了,还多此一举出台成品油定价机制干什么?至于说到市场的投机行为,既然是市场,就肯定会有投机行为,这毋庸讳言。问题在于,市场投机可以打击,可以监控管理,这与公共权利的保障是两码事,不能相提并论。股市、房市都有投机,难道就因为投机而让市场变“模糊”吗?谣言止于公开,市场投机会在一个信息畅通、自我调节有序有力的健康市场中无处容身。这才是治本之道。

    由此可见,两大石化巨头至今还没有从内心尊重市场规律,没有去适应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观能动性,更缺乏起码的市场应变能力——还奢望通过垄断霸权去把持和主导商品价格,期盼将市场把玩于自己手中。请恕笔者直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条道越来越走不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3 16:48:01
说的没错,价格应该透明.尤其是某些大宗的直接关切民生的商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