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59 3
2009-08-03
央行公布,截至3月底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5.4%,创1997年以来的最
高记录。同时,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4.5万亿,直逼去年全年4.9万亿元的水准。令人吃
惊吗?没有。也许“大数目字疲劳症”全球流行,人们处变不惊。我自己的问题倒有一个
:如此的货币供应增长,还算“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吗?



讲过了,中国经济面临挥之不去的“货币困境”。现在看来,此困境有三种不同的境界。
其一是相当传统的,政府要花钱,但税收基础薄弱、又发不出多少国债,只好靠发票子补
财政窟窿。其二,政府无意主动超发票子,但由于汇率机制弹性不足,巨量外汇流入,迫
使央行“被动”释出过量流动性。其三,政府顾虑经济增长低迷、“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增加、失业压力骤增,大手松货币刺激经济。



为什么都是“困境”呢?因为虽然每种境界各个不同,迫使货币龙头开闸放水都会引来惊
人相似的结果。其实,自从“法定货币”登堂入室以后,普天之下都有这个麻烦。高举重
回金本位制大旗的奥地利经济学家,思想和勇气对后人皆有启迪,可是只要在事实上还没
有回到金本位的制度,“货币困境”就挥之不去。



当下中国步入的应该是第三种境界的困局吧。不敢说是最高境界,因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竞
相大手救市发货币,不晓得还会带出何种新款的“变形金刚”来。眼下中国的困难是:20
08年10月后观之惊心动魄的价格跳水,跟着就是作为多年高度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出口
出现大幅度的负增长;农民工离岗失业人数巨大,据一个抽样调查的结果高达2000万之多
;工业、GDP、财政收入,个个指标都显示着“下行风险”——就算不是对美联储主席伯南
克有样学样,急松货币也很自然地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必选。



如果可以一味超发货币而毫无顾忌,就不会有“货币困境”这回事了。困境者,两难境地
也:任何行为都有代价,过了某个临界点,负面效果盖过了正面收益,就得不偿失了。特
别是法定货币供应这样经济中最锋利的利器,看似不过是看得见之手的掌中之物,要怎样
摆布都可以。可是一部货币史也写得明白:从长期看——就是凯恩斯先生讲的“长期我们
都会死去”的那个长期——总是良币驱逐劣币。远的不提,2008年上半年肆虐多个国家的
高通胀,若不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危及实体经济带来的突然下行,还不知道要搭上多大的代
价才能收场。



这是说,松货币也受制约。为什么财政政策可以“积极”,货币政策却只能“适度宽松”
?我的理解,只要守得住1994年中国定下来的“财政不得向人民银行透支”的铁则,财政
政策再积极,也受到国家税收能力和发债能力的实际限制。比较起来,货币变量要“软”
很多。倘若政府不自我设限,发货币“积极无度”,政策为祸的危险就增加了。



难就难在何谓“适度”?不论细节,货币为交易提供媒介,而可交易之物(和服务)来自
一般经济活动。这样看,货币供应以经济增长的需要为“度”,总无大错。看一下经验数
值,自1992年有了季度统计数据以来,我国广义货币(M2)的增长总比GDP的增长要快,最
少快出了3.5个百分点(2005年第1季度和2007年第2季度),最多则要快出24.7个百分点(
1994年第3季度)。纯粹以现象分类,今年第一季度M2快于GDP增长达19.3个百分点,在总
共68个季度里位居第六名。交代一下,前五名是1993年第3季开始到1994年第3季连续的5个
季度,那恰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三波高通胀的岁月。当时还有一个背景,就是体制转型
摧枯拉朽,大量在计划体制里不入市的资源——譬如土地——进入了交易过程,“货币深
化”本身需要更多的货币。



眼下到底特别在何处?固然有“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不过,对远高于经济增
长的货币供应,我们还是要问一问它究竟可以帮上什么忙?即使把2007年中国的GDP增长(
13%)视为“潜在的、或应该有的中国增长之速”,第一季度广义货币供应也超过了经济增
长的12个百分点。中国不是美国,没有那么多的“毒资产”——像有的行家建议的那样—
—需要泡入高通胀的药液才有望解毒(!)。央行也学不成美联储,因为这里大手松出来
的货币尚不能漫游世界,累积的货币压力主要还将作用于国内。



还是不要把25%以上的货币增长当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吧。其实它已属非常宽松。即
使必不可免,也不宜加冠“适度”之名而放松应有的警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6 16:29:42
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6 16:51:42
具有中国特色的宽松,中庸的传统理念所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6 22:34:15
暧昧不明的政策描述,更加有利于政策转向时的自圆其说。

政治家也是需要规避风险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