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药大学特色专业介绍_公共事业管理学_专业课程介绍_专业排名_就业方向
   专业概况
   辽宁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始建于2005年。该专业依托学校中医药学科优势,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和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现代管理方法和技能,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在医药、教育、行政管理等单位和机构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该专业学制四年,学习期满,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学院以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中医药管理人才为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师资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质量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评估专家对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07年,顺利通过了辽宁省普通高校试办专业评估,并受到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
   师资与学术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6名,均为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生2名,博士在读2名;教师中教授3 名、副教授3名,讲师7名;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在学校内涵建设工作中,公共管理教研室被学校评为“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人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1 人被评为优秀示范课;有8人先后在学校举办的各项教学比赛中获奖。
   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科研课题15项,教改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和教学研究论文50余篇。重视教材建设,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教材编写工作,主编教材5部,副主编教材10部,参编教材12部。
   招生与就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2005年成立以来,共招生6批次,其中,2005年和2006年各招生30名,2007年和2008年各招生60名,2009年和2010各招生30名,现有在校本科生180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在各级中医、中药、医疗、教育、科技等机构的管理部门、各类中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研究及教育机构和医药生产及经营企业从事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共60人,就业率为100%。毕业生除在上述岗位工作外,也有部分学生考取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专业特色与优势
   明确的办学方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师资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质量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强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重理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既熟悉中医药基本知识,又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的复合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科学的培养模式。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管理学与医药学相结合、厚基础与宽口径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突出的专业特色。发挥学校中医药学科优势,注重中医药与管理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重视中医药学知识与管理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强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优秀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副教授以上教师占37.5%,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
   丰富的教学资源。拥有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和案例分析室,能够满足模拟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教学的需要,有四所附属医院和二十余所教学实习基地;图书馆建筑面积 14800平方米,馆藏文献66万余册,网上的全文期刊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24小时向读者开放,多媒体阅览室中的医药卫生、外语、计算机及人文社会科学课件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