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州政府在向债权人付款时,有时不支付现金,而是打了个白条(IOU)。历史学家们告诫说,情况可能会更糟。你们或许会得到贝壳,或是一堆胶合板。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成百上千的社区也像今天的加州政府一样缺少现金,因此它们开始印发流通自己的临时性货币。据估计,镇和郡政府发行了约10亿美元的代币,更不用说形形色色的企业、学校、报社和一些有钱人了。大多数作为借据的代币看起来都很像纸钞,但也有印在皮革、金属和仿羊皮纸上的,在华盛顿州的Tenino,借条居然印在西特加(Sitka Spruce)杉木胶合板上。
在俄勒冈州的Hood River,豪尔轮胎服务公司(Hal's Tire Service)在废旧轮胎上印刷面额一美元的代币,暂时给了“橡胶支票”(rubber check,在英文中指“空头支票”)一个好名声。
今天,收藏家把代币这一见证恐慌时代的东西珍藏起来,比如明尼阿波利斯市发行的金绿色相间的“酸菜券”(sauerkraut note),还有新泽西州Cape May郡发行的印刷精美、带防伪标志、还有帆船浮雕图案的借据。一些收藏家想象着很快就会有2009年发行的印有施瓦辛格(Schwarzenegger)头像的代币,作为他们新的收藏品。
“每一张借据都讲述了一个故事,”1984年出版的《大萧条时代美国代币标准目录》(Standard Catalog of Depression Scrip of the United States)一书的作者奈尔•沙夫(Neil Shafer)说,“每一枚代币都是美国社会史的一页篇章。”
2009年7月初,加州政府发现自己现金不足,于是发行了超过194,000张IOU,总面值10.3亿美元,债权人可以在2009年10月2日将借据兑换成美元,如果州政府早一点有钱,也可以早一些兑换。2009年7月24日,加州立法机构批准一项计划,以弥补政府240亿美元的财政缺口;但官员们说,要用几星期的时间来分析州政府的现金流状况,然后重新给债权人开支票付款,而不是打白条。
加州政府发行的IOU和大萧条时代的代币有一个关键区别:它是面向个人开出的写有具体金额的借据。20世纪30年代的代币目的是用于流通,就像货币一样,通常有标准的面额,如25美分、1美元和5美元。
1933年,面对蜂拥而至的挤兑压力,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的银行接连暂停营业,严重阻碍了货币流通,因此代币发行迅猛增长。1933年3月6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宣布给全国银行“放假”,停止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同时督促美联储加紧印刷更多的钞票。有些银行在几天后恢复营业,但其他银行则关门好几个星期,企业和个人手头都没有现金可用。
一些企业和个人开始以货易货。《纽约每日新闻报》(The New York Daily News)当时正赞助麦迪逊广场花园(Madison Square Garden)的一场拳击赛,提出任何价值50美分的东西都可以换一张票。沙夫在他的书中写道,拳击爱好者带来的东西包括火花塞、睡袍、法兰克福香肠、七巧板、新约圣经、面条和高尔夫球裤等等。
但易货贸易只是昙花一现,各种形式的代币很快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每一种代币都以发行人的资产作为担保。在大多数地方,这一新体系行之有效。经济危机过后,持有代币的人都按面值兑换到了现金。
但也有一些失败和骗局。在芝加哥,有个骗子印了一批很像官方代币的票据,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卡斯洛复兴凭证”(Caslow Recovery Certificates),其实这种纸片一文不值。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Multnomah郡发行的代币官司缠身,让持有者急得直跳脚。
在明尼阿波利斯,一群无业居民做出承诺,要向一个福利中心供应自己的手工制品,如衣服和罐头蔬菜等。随后,他们印发了自己的代币,上面标着“失业者联盟”的纹章,用于交易目的。这一试验的结局很糟糕,太多的成员什么也没向福利中心提供,除了自家做的酸菜。“在组织内部购买和销售酸菜无法维持很长时间,”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Oklahoma)的政治学家罗伦•盖奇(Loren Gatch)说。
底特律的代币经济更为活跃。据《史密森尼杂志》(Smithsonian Magazine)的报导,到1933年3月初,这个城市因长时间缺乏法定货币的流通,已有不少工人在上班时饿晕。因此,底特律印发了数百万美元的代币,最高面值达到100美元。和那些像是打字机上弄出来的借据不同,底特律的代币设计精美,印刷专业。盖奇说,这是基于一种理论,即“要是代币看上去很精美,人们更可能接受它。”
北加州的《太平洋树林论坛报》(Pacific Grove Tribune)采取了一条不同的途径。它发行了名为“反藏钱”的代币,印在长17英寸,宽7英寸的大纸上,保存起来很不方便,目的就是让拿到这种代币的人巴不得马上把它花出去。
这家报社还督促每个把代币花出去的人先在背面签名,希望让长长的签名清单鼓舞人们的士气──证明即使日子过得很艰难,商业交易依然存在。
历史学家称,很少有代币是伪造的,部分原因在于许多代币没有流通很长时间,不足以让人兴起仿造之心。不过,也有一些这方面的尝试。30年代末,威斯康星州Superior的两兄弟被控伪造当地代币。
两兄弟的辩词是:代币不是真的钞票,既然本身就不合法,何谈伪造二字?法官没有采信这个借口,判他们罪名成立。
收藏家说,这些故事让大萧条时期的代币不仅仅是故纸一张。每一枚代币都是打开尘封过去的一扇窗户。他们去家庭甩货摊、跳蚤市场和钱币集市上淘宝,寻找残存的代币。“我喜欢这种寻觅的感觉,”新泽西州South Brunswick的销售经理杰米•雅克斯(Jamie Yakes)说道。
在大萧条时期,一些收藏家看到了手工制作IOU的收藏价值,有几个地方社团迎合这一需求,发行了样式新颍的代币。加州Crescent City市的商会发行了手工编号的贝壳代币,一旦商会有了钱,就能以每个10美分的价格赎回。政府官员心里早就断定,大多数持有者都会把这种代币作为纪念品。
虽然有些发行方自己存储了大量代币,现在能在拍卖网站上廉价购得,但大多数发行方回收代币后就将其销毁了。这类数量稀少的代币售价可达数百美元。小罗德•查尔顿(Rod Charlton II)创立了一个名为“大萧条代币”的网站(DepressionScrip.com)。他说,再也没有比在网上找到一枚罕见代币更令人激动的事了。“我晚上都睡不着觉,因为一心想要马上拥有它,我已经对代币着迷了。”
加州政府的IOU缺乏大萧条时期代币的那种美丽,样式简单,不过是政府出具的淡绿色票据,只有上面标注的“凭票支付”能说明这张纸片的用途;但收藏家说,这些依然是见证当前金融危机的很好纪念品,应该保存一张。加州政府计划在赎回借据后将其销毁,政府官员也表示,他们预计赎回率会很高。
“IOU的持有者应该不会坐在那里想,‘这个我要留给子孙后代’。”政治学家盖奇说,“他们更可能的想法是,‘见鬼,我该怎么把它换成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