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在我国生根发芽数千年,经历了几个阶段,有高峰有低谷。就近30年来,白酒被经济学界称为“金色白酒”,成为价格和利润越来越高的竞争性行业。受国家政策和消费观念转变影响,白酒产量从1980年后不断上升,到1996年达801万吨高峰,之后进入低谷,2004年为303万吨,2005年为349万吨,从2005年开始,白酒的产量开始恢复,2006年为400万吨,2007年达到493万吨。2008年高达572万千升,2009年有望突破600万千升。主要白酒品牌显示出良好发展态势。由此可见,白酒很具有生命力。
白酒固然具有生命力,消费者断层确是隐忧。我们深入的分析,会发现年轻人一般不喝白酒,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会逐渐转向喝白酒。这就是你说的消费群集中在中老年的深层次原因。一大部分是商务的需要,高档场合只有白酒才能上台面。葡萄酒多为女性为桌为场合,代表着情与浪漫。啤酒大多是年轻朋友见的选择。所以,年龄长大的年轻人会不断靠近白酒,弥补已有消费者老去的问题。我预测未来十年白酒产量还是会稳定,产值会继续上扬,完全符合国家控产量,保产值的政策要求。
消费者断层的问题逐渐显现,我们年轻人确实不太喜欢喝白酒,是可以培育的。
一是结合地域文化营销白酒文化。四川等地是白酒强省,白酒文化浓郁,还小的时候就能和爸妈一起干杯喝些白酒,父母也不觉得是件坏事。很多地方的父母从小就不让儿女喝白酒,却允许他们喝啤酒或红酒。父母觉得儿女喝白酒将来就会成为酒痴或酒疯子,而喝红酒啤酒则是健康高尚的。其实这是固有观念的问题,需要各界人士同行的共同努力,逐步改变家长们狭隘固执的偏见。红酒之所以健康,在于它的饮用习惯,慢慢得喝,慢慢得品尝。这又要求我们白酒界人士在卖白酒的时候,不只是卖酒,更要注意正确健康饮用方法的引导,才是长远之计。白酒暴喝暴饮虽有助于销量,出现的事故却会大大缩小行业蛋糕,需注意。
二是迎合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口味,不断创新。天地一号本是白酒,却名副其实的成了酒饮料,好喝又会让你醉,一炮走红。劲酒亦是白酒,却提出了健康养生的概念,故而走好。可见,消费者不喜欢白酒,归根到底,是没有接受它,并有些排斥它。现在的消费者更注重绿色环保健康的概念,白酒低度酒大受欢迎。因此,改变口味,创新产品,迎合时代消费者的需要,引领潮流的白酒企业能不断取得佳绩。也是白酒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是走出国门。中国的白酒不只是属于中国的,应该像轩尼诗,白兰地一样供世界人享用。我们白酒出口数量微乎其微是众所周知,就其出口额本身又很有水分,因为其所谓的出口也只不过卖给了海外的华人而已,并没有真正让外国人接受。曲线救国未尝不是个路子,中国人的崇洋媚外是个社会现象,出国渡过金的人吃香,出口渡过金的产品我觉得也会同样吃香,更何况,外面的天地本来那么大。
以上都是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也是白酒行业的最终出路。
个人之见,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