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19 1
2009-08-05
投资咨询机构China Venture最近发布了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创业投资(VC)及私募股权投资(PE)市场募资研究报告。根据上述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中资人民币基金成功募集了21支,基金总规模达7.45亿美元,是上个季度募集规模的四倍,上季度共有五支中资基金完成了募集;也是金融危机爆发前、2008年第二季度募集规模的两倍,当时共有12支人民币基金完成了募集。可以说,当前中资人民币基金募集如火如荼,其热烈程度也是全球市场的一枝独秀。

究其原因,当然首先要归功于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初见成效,中国经济持稳并出现好转的迹象。流动性泛滥几乎是最近几个月投资人的共识。几万亿的大蛋糕,每个人都想分上一口。这也增强了投资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投资人认为企业的盈利情况会随着经济前景向好趋向好转,企业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也将随之改善。

原因之二跟国内和香港两个市场中的IPO重新启动相关。虽然世界金融市场还是前景未明,但是过去半年来,不但A股涨幅全球第二,而且IPO在时隔十个月后重启,不少中资和外资创投支持的公司获得了IPO批准。创业板也在长达十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漫长等待之后,终于正式拉开了序幕。在另一个中国公司上市的热门之地──香港市场,最近几个中资背景公司的IPO盛况空前,让人几乎忘记了金融危机的存在。7月10日上市的琥珀能源,超额认购达1200多倍,是近年之最。此前的霸王集团和志高空调IPO超额认购都在百倍以上。投资人由此看到了更多的曙光:IPO退出不再遥不可及,回报预期也转向乐观。

不过,除了这两个非常明显的原因之外,我认为至少还有两个相对隐性的因素对中资人民币基金最近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值得大家关注。

一是VC/PE界人才的回归。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我这里指的不光是金融危机中从华尔街回流的那些人才,而且也包括从原来的外资机构转向中资人民币基金的这批。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几乎成了唯一有钱的地方,但本土市场极其缺乏专业的基金管理人才。最近有多个在外资机构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投资银行家和基金合伙人纷纷从外资或海外机构回流,发起筹集或领衔管理中资基金。比较知名的例子包括中广核产业投资基金总裁冯绍东,原来是美林中国投行部联席主席。中信和国开行成立的开信基金总经理兼管理合伙人曾之杰,原来是华登国际的合伙人。

另外一个隐性的原因是,中国政府对创业投资的政策倾向改变,从政府部门直接成立风险投资基金到建议各地方政府成立引导基金(Fund of Fund,又称母基金,基金的基金等)。2007年,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出台。为了紧跟上述文件,各地纷纷上马政府引导基金。相对于直接发起投资基金,成立引导基金可以同时拉动企业和社会资本,有多倍放大作用。从2008年初引导基金融资成立最热闹的时候到这些基金实际启动投资大概需要一到两年时间,中间正好夹着一个金融危机,所以现在才是他们投资的好机会。

上述多种因素的叠加作用造就了第二季度中资人民币基金的火爆场面。我大胆预测一下,下个季度中资人民币基金的热度应该还会继续下去。基金融了资,就有投资的需要。VC/PE投资人资金充裕,创业型企业应该会得到更多融资的机会。在“现金为王”的时代,这对于胸怀理想的创业者和急需资金的企业来说都是个好消息。
转自:http://chinese.wsj.com/gb/20090804/DUF150054.asp?source=UpFeatur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5 00:49:45
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打劫!
好的时候来搂草打兔子,不好的时候依然卖空看风水!
不过国人为什么不像20072008那样担心热钱了呢!
真不敢想象你们是不是奔着下一个6000点使劲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