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位办做的学位规划给每个省份分了博士点名额,应当反思这个规划是否合理。教育主管当局面临的难题是:有更多的学校想建博士点,但现在博士又太多太滥。在计划经济时代,祖国叫你培养就培养。现在大学成了利益主体,博士点既不由国家完全指定,也不是市场化运作,而是国家分配名额给各省份,省份自己去争,这必然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凭什么给陕西分两个?
争的过程中,评审制度存在缺陷。像西北政法大学在法学界有很好的声誉,我们都觉得它完全够格申请博士点,但一个外行评审可能根本不知道它怎么样,最后的结果还是取决于评审委员会的组成。太多复杂的考量根本没法通过评审制度解决。
我建议学位评审更市场化,国家学位制度设计一个最低的门槛,符合条件的教师,爱带博士就带。乱到一定程度就会趋向均衡,当中关村一片树叶掉下来能砸到三个博士,博士就贬值了。到时候靠什么评价一个博士?比如学校、院系以及导师的名声,能起到品质担保的作用。当然博士主要仍靠自己来证明水平。这也能从根本上减少教育主管当局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