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韩毅教授的<历史的制度分析-西方经济思想史>(感谢elitezhang友情提供)
 韩毅,男,1958年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学系主任,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外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史学和比较经济史。主要著作有:本文即《历史的制度分析-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新进展》(专著)、《历史嬗变的轨迹-美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专著)、《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历史演进:评价与思考》(论文)、《文化传统与制度变迁-热那亚与马格里布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论文)等。曾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辽宁大学振兴奖。目前承担的课题有《西方新经济史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传统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等。
 本文是韩毅教授以其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经修改、补充和完善而写成的一本专著。这是一部近年来国内少见的专门研究西方经济史学理论、方法和前沿问题,并对我国经济史研究提出系统思考的著作.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宋则行老先生为本文做了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把此文发上来希望对学习研究新制度经济学及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史的各位同仁有所裨益!
 内 容 提 要 
 
 
 
  
西方经济史学研究制度及相关问题的历史极为久远。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经济史学家们对制度的研究还处于一种无意识的和不自觉的状态,当然就不可能形成什么特定的理论框架和完整的内容体系。本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的大规模发展和“新经济史学革命”的蓬勃兴起,直接促成了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产生和形成。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制度经济史学大致经历了“新古典制度经济史”、“新制度经济史”和“历史的制度分析”这三个阶段。 
 “历史的制度分析”作为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一个最新的发展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才刚刚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崭新的理论和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夫纳.格瑞夫(Avner Greif)教授。虽然它产生的时间不长,但其独特新颖的研究视角、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方法、别具一格的理论框架、灵活实用的分析工具以及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已经引起了国际上经济学界和经济史学界越来越密切的关注。
 历史制度分析的主要学术成就包括:
 第一,它克服了以往的制度经济史研究的缺陷和不足,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缺少国家和中央法律体系条件下的“自我实施制度”上,弥补了制度经济史研究的一大空白,极大地拓展了制度经济史的研究领域和范围,使制度经济史学能够通过分析自我实施制度的产生、存在、功能和作用,更好地说明影响制度选择与变迁的非法律因素的作用,更好地回答制度经济史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什么历史经常不能成功地选择更有效率的制度?这极大地增强了制度经济史学对历史及现实制度问题的分析力和解释力,给制度经济史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它在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尤其是运用历史主义的经验归纳方法分析历史制度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它并没有沉湎于对方法论的空泛议论,更没有刻意追求方法论上的标新立异,而是着重于传统方法的实际应用,追求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的有机结合。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历史的制度分析对传统的制度经济史学方法实现了突破与创新。  
 
第三,它实现了制度经济史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格瑞夫十分敏锐地注意到,自我实施制度所具有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它特别适用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完全可以把博弈论作为基本的理论和分析工具对自我实施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格瑞夫在博弈论应用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通过探索,格瑞夫不仅为博弈论在制度经济史研究中的大规模应用找到了较为有效的途径,而且也为博弈论本身从这一应用中获得新的突破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四,它对制度经济史学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严谨缜密的理论分析和确凿翔实的经验论证,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独到的观点见解和发人深思的研究结论。由于历史制度分析在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方面的一系列的突破和创新,使得它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超越了传统制度经济史学的局限和限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在格瑞夫的研究成果中,我们经常会为他独辟蹊径的研究思路、严谨缜密的逻辑推理、精巧别致的理论模型、厚重扎实的经验论证以及水到渠成的研究结论所折服。这也是历史的制度分析在国际学术界越来越受重视的原因所在。
 同时,历史制度分析对于我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和目前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的目的是:第一,系统、全面地介绍历史制度分析的理论渊源、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分析工具和研究内容,准确地把握它的思想脉络、学术观点和理论内涵。第二,总结分析历史制度分析的学术贡献和理论上的局限性,对其在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作出客观评价。第三,对历史制度分析在我国经济理论发展和改革实践中的借鉴意义进行总结分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书是按照历史制度分析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安排框架结构并层层展开论述的。具体内容共分八章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绪论: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产生与发展,勾勒了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发展脉络,介绍了历史制度分析理论渊源和学术背景。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章,概括总结了历史制度分析的方法论特征和它在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方面的创新。第三部分包括第四、五、六、七章,对历史制度分析的研究内容与成果作系统全面的介绍。包括自我实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文化因素与制度选择,影响制度变迁的综合因素与历史的路径依赖。第四部分包括第八章,主要对历史制度分析进行总体评价,并进一步阐发其对我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改革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历史的制度分析 自我实施制度 
 制度变迁 历史的路径依赖
 
https://bbs.pinggu.org/viewthread.php?tid=60826&page=1#pid38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