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特色专业介绍_材料类_专业课程介绍_专业排名_就业方向
材料类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两个本科专业,归属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安徽省级重大建设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是省级重点学科。拥有纳米复合材料科研团队为省级科研团队和省级先进功能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一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级学科硕士点,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之一和设置有博士后培养岗位
本专业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职称、年龄、专业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固定人员4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12人。其中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高校学科拔尖人才、省级优秀教师和省级教坛新秀等各1人。
自2010年以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省部级科研基金2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且逐年递增。
本专业拥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拥有实验室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实验大楼及教学、科研用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系列薄膜制备设备、电化学分析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3500多万元,能够保障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人才培养体制方面,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考研录取率连续多年名列全校前茅,毕业生以“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特点赢得了用人单位广泛的赞誉和好评。据有关部门统计,本专业近年招生均为第一志愿录取,生源充足良好;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93%以上,就业情况较好。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对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两个专业进行材料类大类招生。前两学年学习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通识教育课程,掌握专业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物理及化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为专业分流作好准备;后两学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选择不同的专业,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较高的文化品质和科学素养、较强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基础知识和高新材料研究开发能力,能够在材料(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材料、金属材料)制备、成型、结构与分析研究,材料工艺制定和相关设备设计与技术改造,生产及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均有一定知识的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生产装备与生产工艺、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材料表面技术等。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材料物理: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信息功能材料、环境功能材料、光电功能材料等先进功能材料领域从事设计、制备、结构与性能评价及应用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化学、大学物理、近代物理、高等数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物理学、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分析实验、材料热力学、科技英语等。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