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09-8-14 16:12:13
唉,无语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zhangweizwc 发表于 2009-8-14 13:14
光经济类的期刊就有几百上千种,先不说投票造假问题(这是肯定会存在的,因为它涉及到期刊的生存),我先问问楼主和那位连续发表了五篇评论的专家,你们对这几百上千种期刊了很了解吗?你们都看过这些期刊吗?假设(其实是人都知道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但我还是做这样一个假设,因为两位可能并非凡人而是超人)你们确实都很熟悉这些期刊,你能保证其它参与投票的人也都看过这上百上千种期刊?去哪看这么多期刊?谁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每个月看几百本期刊?别说工作了,就是啥也不干一天到晚光看这些东西也得把你累死。如果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期刊倒还好说点,现在中国的期刊大部是综合性的,你写的一篇经济类的文章可能面临几百个经济管理类的期刊可以投稿,而不是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期刊可投。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大多数人平时只看极少数的期刊,其它绝大部分期刊估计连翻都没有翻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网络投票的公正性?可以料想人们的投票倾向会是这样:我在哪些期刊发过文章就投哪家期刊的票。最后像《商场现代化》这类期刊可能会进入前十——因为这类期刊一年发表的文章数量顶几十上百个《经济研究》,在上面发表过文章的人多,投它票的自然也多。难道这就是两位专家期待的结果?
发言人连别人什么观点都没认真搞清就乱发言,真是无语了。请问张先生,你认为那 发表了几篇评论的专家也主张网站投票吗?不知你是从上面他的哪一句评论得出这个立论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0 01:48:02
zhangweizwc 发表于 2009-8-14 13:14
光经济类的期刊就有几百上千种,先不说投票造假问题(这是肯定会存在的,因为它涉及到期刊的生存),我先问问楼主和那位连续发表了五篇评论的专家,你们对这几百上千种期刊了很了解吗?你们都看过这些期刊吗?假设(其实是人都知道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但我还是做这样一个假设,因为两位可能并非凡人而是超人)你们确实都很熟悉这些期刊,你能保证其它参与投票的人也都看过这上百上千种期刊?去哪看这么多期刊?谁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每个月看几百本期刊?别说工作了,就是啥也不干一天到晚光看这些东西也得把你累死。如果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期刊倒还好说点,现在中国的期刊大部是综合性的,你写的一篇经济类的文章可能面临几百个经济管理类的期刊可以投稿,而不是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期刊可投。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大多数人平时只看极少数的期刊,其它绝大部分期刊估计连翻都没有翻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网络投票的公正性?可以料想人们的投票倾向会是这样:我在哪些期刊发过文章就投哪家期刊的票。最后像《商场现代化》这类期刊可能会进入前十——因为这类期刊一年发表的文章数量顶几十上百个《经济研究》,在上面发表过文章的人多,投它票的自然也多。难道这就是两位专家期待的结果?
是五篇评论还是八篇评论呢,张先生连这都没认真数,还怎么负责地评论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0 01:52:15
zhangweizwc 发表于 2009-8-14 13:32
如果两位真能设计出一种更科学的期刊评价标准,那绝对是对学术界做出的伟大贡献,也许还能得诺贝尔奖。
设计这样的制度应该是可以的,至少改进现有制度的效果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仅凭这个与诺贝尔奖差之甚远,但这也是需要认真思考并且有勇气推行新制度的人才可以做到的。

另外我上面的评论包括了对期刊和论文的两种评价方法体系的构想,张先生想必没细看,故发此语可以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0 03:06:47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对岗位工资、技能工资与绩效工资等传统工资设计体系与方法均能在原基础上进行优化,做出有效有益的改进。并且,该模型也可以用来独立设计薪酬体系,建立有效的短中长期激励约束兼具的涵盖收入、股权(或虚拟股权)以及岗位的三位一体的动态化管理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