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过去,中国民企的格局已定:广东无力回天。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5年中国民企500强】榜单里:浙江134家,江苏93家,山东48家,广东40家。之所以要重视这个榜单,是因为一个区域在中国民企500强的卡位,代表了该区域的中坚力量,有强劲的带动和盘活作用,这部分的缺失意味着“断档”。直接影响后续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今年广东省统计局对粤苏两地的民营经济做了全方位对比,结果除了经济总量比江苏略高之外,在民营经济占比、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和产业转型等方面都败给了江苏。而总量方面,江苏的增速也高于广东。产业转型 江苏更早走向资本密集型。
既然民企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已不如人,广东靠什么撑起了全国第一的经济总量?
答案是国企和外资。
广东虽然在民企500强中一路滑坡,但在中国企业500强(含国企)中排名仅次于央企聚集地北京,以47家的入选数量略高于华东诸省。
前后对比,意味着——广东经济结构中的国企占比高于江浙。这会颠覆一部分人的刻板印象。另外,就在去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还占到全国的两成以上。如果没有这些外资,呵呵。
也就是说,广东的全国第一,并非因为民间创富能力强。除了占得开放的先机之外,靠的是:中央扶持+招商引资。
从改革开放启动那一刻起,中央就对深圳倾力支持,现在的招商系、华侨城、中兴通讯,都是央企血脉。所以说,中央不只是给政策,而是连资源带人才,一并供给的。也包括那一批拓荒的基建工程兵。
广州和深圳这两个龙头城市的民营经济占比其实很低,
根据深圳市政府规划,未来几年,深圳市政府将在深圳湾等地区吸引超过30家跨国企业总部入驻,列入总部经济企业名单且纳税够多,可获得最高2000万元奖励。给予每年最高150万元的办公租金补助。如果购置总部自用办公用房,政府补助购房支出的5%。
广州近年处于劣势,需求更为强烈。广州政协今年的重点提案就是防止总部经济外迁。政府下发文件,对首次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将给与2000万元奖励。同时列出《行动计划》:3年内力争新引进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简称500强企业)总部企业100家。
可以说广东已经放弃了培育民企作为经济动力。
去年10月,杭州市发改委、财政局、经合办、商务委组成的总部经济调研组,专程赴深圳、广州学习总部经济工作。
因为民企这种内生成长的方式,需要漫长的积累和转型,才能达到质变,带来收益。但北 广 深 渴望的是现在的收益。
此外,在土地等费用上,由于国企和外企都可以优惠的方式获得地方提供的大量土地,而私企则很难拿到优惠土地,必须花高价购买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