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之珠(lzzscsj)
GDP的概念引入我国并成为分析判断经济发展的基本指标,是与西方经济思想的缺陷有着紧密联系的。GDP是以生产总值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判断指标,但是以GDP的指标来判断国民经济的运行、发展,就指标来说,存在着相应指标的严重缺失。以GDP的增长来指导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会导致严重的经济运行失衡,甚至严重的经济破坏。GDP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无完全直接的联系。经济增长是指在同比条件下的增长,而以GDP为指标的所谓经济增长,实质上是在产能上的增长,而与经济发展的质的提高,并无完全直接关联。我们以汶川地震和中央电视台新楼失火为例,首先汶川地震的和央视新楼失火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但在两地新址重建的过程中,由于新的投入,客观拉动相关产业的GDP增长。明明是经济损失,但在GDP的计算上,都表现为经济增长。这个问题出现在GDP计算方式的缺陷上。由于GDP的计算只限于产能,而并未在产能的方向上进行划分,致使象弥补经济损失的这种GDP内耗,也被计算进经济增长。低水平、高消耗的市场运行总量在扩大,但这种扩大被误认为经济发展的指标,最终导致只见GDP增长,难见国家实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以汶川地震、央视新楼失火为例,如果未发生灾害,那么,重建的投入就可以用来提高国家实力和改善人民生活。这时,GDP的产能是有利于增强国家实力和改善人民生活。如用于重建,GDP的增长只是重建和恢复灾害发生地的原有经济水平。但是,重建部分的投入削弱了国民经济的原有经济实力,表现为补救性的GDP增长和补救性的经济实力削弱。本质上是经济实力的削弱。
再以环境污染和人们医疗为例,为治理环境污染和人们医疗花费,都促进了相关产业GDP的增长,但是将环境和人们的健康恢复如初,实际上GDP的增长值就是经济实力的削减值。这种GDP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有着本质的区别。GDP的增长可以通过增加消耗来实现,本质是经济运行低下的大规模产能增长;而经济增长的本质是减去消耗的同比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经济发展以GDP计算,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们身体健康的侵害,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恢复的。以GDP计算经济增长的方式,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走了一条在发展中潜伏隐患,以牺牲未来经济增长来换取现有经济增长的方式,使得中国经济走入了一条大而不强的经济运行道路。一方面,中国经济以GDP计算的增长速度位于世界前列,经济总量位于世界前三位;另一方面,市场主导地位却在丧失。比如中国钢铁产量占世界50%左右,但高品质钢材却大量依赖进口。中国餐饮、中医药的技术优势明显,但面对市场竞争,却难于国外企业抗衡。在中国彩电业进入低价竞争的企行业亏损时,等离子电视技术却要从国外购买。经济增长需要综合指标,实质是同比条件下的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明确目标,才能走出国民经济大而不强的怪圈。目前,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这种概念的引入也客观的说明了西方经济思想往往是被实践修正,而难以达到指导经济的高度。GDP可以作为经济增长指标的一个参考,但GDP本身不具备方向性,如果失去了经济增长的基本方向,GDP的增长就象南辕北辙的故事,如果经济增长为南,我们问GDP的车辙向北,当我们质疑GDP作为经济增长的方向错误时,得到了GDP对经济增长回答是:因为GDP跑得快,所以经济就增长。
附:环保的计算方式
如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