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难度之高是公认的事实,CPA考试最早也必须等到毕业当年才可以报名,于是很多在校生疑惑:有没有必要提前备考CPA?觉得过早备考是不是就无所作用?
其实,学习知识没有早晚之说,更多是在为自己懒惰找借口而已。在准备CPA考试这件事上,很多人拒绝的说辞是:太早备考容易遗忘,不符合记忆力曲线;教材每年都在变,之前学的知识过时了,还不如不学;备考周期长容易厌倦,还不如几个月时间一鼓作气,保持热情……这些天花烂坠的借口,看着就想笑,今天就让这些似乎“有道理”的借口都不攻自破。
首先,CPA考的绝对不是短期记忆,而是长期记忆。
如此高难度的考试怎么可能凭借短期记忆就可以通过呢!所谓的记忆曲线,不是你临时抱佛脚的挡箭牌,而是你几轮复习反复巩固的指向标。
在制定复习计划的时候,基本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夯实基础阶段、强化巩固阶段、考前冲刺阶段。
这三个阶段之中,第二阶段是需要花费最多时间的,并且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完全分开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穿插的。在强化巩固阶段,你可能会随时发现遗漏的基础知识,这时你就要重新翻开教科书,或者是集中做题的时候,你会发现对有些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时要重新巩固。
因此,即便你计划在几个月内就完成复习,考试的难度也不允许你在复习的时候就一帆风顺。
其次,CPA考试教材虽然年年变,但不变的部分绝对在90%以上。
通过对比2015年和2016年的教材就会发现,2016年教材变动的部分不过是一些文字叙述的变化。要知道,CPA并不是一个有时效性的考试,基础性的知识并不会轻易改变。
提前一年备考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用来巩固基础知识,这样在做题的时候,面对题目的千变万化才可以举一反三,游刃有余。
再者,要克服备考倦怠期,你要做的不是缩短备考期,而是把这个阶段当做备考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
倦怠期是每一个考CPA的人都会经历的阶段,提前三个月备考的会经历,当然提前一年备考的也会经历。
在备考的初级阶段,你的热情正好可以弥补你没有基础的缺憾,这时候不能急功近利,要仔细研究,确保自己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这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尤其是零基础的,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就算是想仔细学习,看着教科书也摸不到头绪,找不到重点,因此刚起步的时候可以先学习浦江`财经CPA班。这时提前一年备考的同学就有充足的时间通过课程来打好基础,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巩固强化阶段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到了倦怠期的时候,一般是考前几个月,这时其他报考的同学刚刚开始步入CPA复习,而已经完成了几个阶段复习的考生,最好找个进度相当的小伙伴互相监督、互相激励,避免一个人孤军奋战萌生放弃的想法,平稳度过倦怠期。
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CPA比较好?”最好的答案就是:现在!从现在开始,你还有机会犯错,有机会尝试,从现在开始,你就比别人多了拿到CPA证的机会。“现在”,而不是“明天”,这才是一个想考CPA的人,应该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