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较快发展。“十三五”期间,是中国文化产业进入大数据时代,新兴产业门类和新业态对文化产业进行大解构、大变革、大融合、大转型、大升级的历史机遇期。
据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万家企业调查显示,2016年,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31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名义增长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

其中,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的3个行业,分别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0.3%至5752亿元;文化艺术服务业增长22.8%至312亿元;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增长19.3%至1242亿元。
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到2020年翻一番,按照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要求,“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至少也要达到6.5%。
关于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据前瞻《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分析报告》预测,未来五年,中国的文化产业要实现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增长比例至少每年要达到15%以上。由此可以见,未来文化产业的增长空间及发展潜力巨大。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正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从宏观经济和文化产业增长来看,近十年文化产业的总体增长均明显高于GDP的总体增长。而数据显示,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十个门类里,明显高于平均增速的是数字信息传输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广电服务和文化创意设计服务。而拖累整个文化产业增速的则是传统的、与制造业相关的文化产业。从结构上看,去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长实际上是明显向好的,正在朝着数字化、新兴消费转型。
同时,文化产业更加成为争相投资的热点,各类资金踊跃投资,投资总额大幅增加,投资结构更趋优化。未来,随着“文化+金融”深度融合、持续发力,文化产业将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文化产业结构也将更加优化。
我国文化产业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大步前行,预计“十三五”期间行业将迎来一轮发展高峰期。
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