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7-2-12 09:43:42
果然人多力量大,很多同仁所设想的平台功能和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设想了,非常感动。对于这样一个假设的平台,其利弊都非常鲜明,利处是把很多东西放到阳光下了,暗箱操作的机会被大大压缩,同时也能节约各种各样的资源。弊端也很明显,对编辑的要求会变高,工作量会变大。诚如很多人所言,编辑部是不会喜欢的,但是对于文章作者(特别是依赖于公平审稿的作者)是一个很大的好事。这只是个想法而已,只是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不算呼吁,也不算号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2 13:23:50
dragonfly79 发表于 2017-2-12 09:43
果然人多力量大,很多同仁所设想的平台功能和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设想了,非常感动。对于这样一个假设的平台,其利弊都非常鲜明,利处是把很多东西放到阳光下了,暗箱操作的机会被大大压缩,同时也能节约各种各样的资源。弊端也很明显,对编辑的要求会变高,工作量会变大。诚如很多人所言,编辑部是不会喜欢的,但是对于文章作者(特别是依赖于公平审稿的作者)是一个很大的好事。这只是个想法而已,只是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不算呼吁,也不算号召




1,搞这种平台,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估计每年需要花费几亿元,这放到全国来看,是相当小的,不顾挂齿。

这在软件硬件的技术上,在网络安全上,中国的能力也足够了。
这不过是搞一个,比较强大、比较高级、比较好用的网络论坛而已。
例如说,这种网络论坛的页面和功能,需要适应多学科发表论文、发布各种图表符号的需要,等等。


对这种平台进行管理,以当前的社会风气也足以支撑,是能够做到起码的较好的管理的,甚至做到管理水平很高。
这种大体上中等的管理水平,也是可以的,虽然,不是很理想,不是多么高。




2,搞这种平台,有各种各样的好处,好处太多了,太广了。

如果搞这种平台,相信中华民族的学术的道德的风气,学术兴趣,学术交流,学术评价,学术水平,经过三到五年,顶多十年八年,都会上一个台阶,能够达到和超过美欧日之和。




3,搞这种平台,期刊、编辑,他们的既得利益会受到客观上的一定的损害,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需要增强提高,

这也是好事。而他们,也只能服从大局。

当有了这种平台,编辑真正变成了编辑,变成了一种专业、行业、职业了。
------也就是说,编辑是学术论文、学术成果的专门阅读者,专业发现者。而并不是学术界的导师和法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2 13:40:29
1993110 发表于 2017-2-12 13:23
1,搞这种平台,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估计每年需要花费几亿元,这放到全国来看,是相当小 ...
其实搞这种网络平台,完全能够赚钱,赚大钱。

因为,这集合了全国的学术界教育界啊。完全能够赚钱的,给国家赚钱的。国家不但没有花费,还能白白赚钱的。


那么,赚了钱,可以用来奖励全国学界人士,奖励他们的自发的审稿、推荐、议论、批评等等,奖励他们的科研项目,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2 13:49:22
dragonfly79 发表于 2017-2-12 09:43
果然人多力量大,很多同仁所设想的平台功能和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设想了,非常感动。对于这样一个假 ...



国家只要出面搞这种科技论文平台,

那么,期刊和编辑,只能跟从,只能服从,只能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言行。

这由不得他们,他们必定身不由己,只能闻风而动,去积极主动调整自己。



那么,各期刊、各编辑,需要天天主动审稿,主动发现,主动抢稿。

并且,他们必须在论文的后面,跟帖发言,提出评审意见,修改意见。

当他们决定发表某论文,同时,他们必须提出发表理由、评价意见和修改意见。
-------------而这,暴露在全国学界同仁的众目睽睽之下。


当他们跟帖发言,做出声明,声明已经决定发表某论文,
那么,可有一个公示期,例如2个月,等等,

这个公示期,
一是用来让全国学界同仁来观看,来评价,来议论,来交流,等等,
二是用来让其他期刊,也来抢稿,也来跟帖声明,要求发表,
三是用来让作者,根据学界同仁和期刊编辑等的意见,进行修改等等,
四是用来让期刊反悔。在公示期内,期刊可以反悔,并公布反悔的理由,供作者和学界同仁来观察,来议论。




另外,
专业的学者学生,在这种平台上公布论文,这已经就是发表,已经是正式发表论文了,国家永久性保存,供阅读、检索、查看、审核、收藏、下载等等。
这也是第一次发表,是电子版发表。

而期刊,可以抢稿,选登,再次予以发表。
这是第二次发表,是纸面的发表。

那么,期刊假若搞裙带关系,假若盯着熟人,盯着那些学霸、头面人物、院长校长等等,光想着发表这些人物的文章,等等,
那么,这很容易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很容易被软件分析出来的,也会被大家议论和唾弃的。


优秀的论文,那些所谓的高级期刊、高档期刊,假若不来抢,那就抢不到了。就被所谓低级低档的期刊给抢先发表了。
--------结果,所谓的高级高档期刊,就烟消云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2 14:45:18
在这种平台上,很便于搞各种活动,例如学术会议的消息,学术会议的述评,等等等。

各学科分别有哪些学术会议等活动呢?

大家一看,就知道了。


诸如此类,推而广之,省钱省时间省心情省情绪的事情,可以做很多。


那就是搞职称晋升之类,都可以搞,由全国同仁来搞,而不是一家一户来搞。
-------每一个学者的论文,及其期刊选登情况,及其各种的议论和评价,都在平台上一目了然,众目睽睽之下。



那就是某导师的学生,分别是什么成果,什么水平,硕士论文是什么,博士论文是什么,等等,也是一目了然,众目睽睽之下。


那假若某学者,一年就写三篇文章,十年写了80篇论文,这不是很丢人吗?
在平台上,一大堆的他的论文,但是,议论很少,评价很低,等等等,这不是很丢人吗?
甚至说,他发表论文之后,经过了十年,二十年,突然被人发现了,存在学术不端等等,这不是更丢人吗?就是定时炸弹了。


等等等。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并且容易做好,事半功倍。


再譬如媒体经济学家,也没有了立足之地,没有了藏身之地。
他们成年累月在媒体上,高喊所谓的“经济学”,
但是,到平台上一看呢,十年才三片两篇的“论文”,这还能活吗?
--------这可是在全国人民的众目睽睽之下(全国人民能看这个平台,不能前来发言),也在全体学界同仁的众目睽睽之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2 14:59:56
1993110 发表于 2017-2-12 14:45
在这种平台上,很便于搞各种活动,例如学术会议的消息,学术会议的述评,等等等。

各学科分别有哪些学术 ...
那么,媒体经济学家之类,假若想多写几篇论文,发表在平台上,

那么,他就必须拿出时间精力,来读书,来观察,来思考,来写。

从而呢,他就难以到媒体上胡吹胡搞了。



那么,有的学者,他除了毕业论文等等之外,十年总共才几篇论文,且评价不高,议论不多,人气很低,
那么,他也干不下去了,也难以晋升职称了。


那么也就是说,这种平台,能够使得全体学者,自发的遵守学术道德,自发的控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等等。好处很多很多。能做好多好多的各种事情,各种学术的活动。并且,能够无为而治,学者们自发主动就去做到了,做好了,事半功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2 15:05:35
1993110 发表于 2017-2-12 14:59
那么,媒体经济学家之类,假若想多写几篇论文,发表在平台上,

那么,他就必须拿出时间精力,来读书 ...
在这种平台上,很便于搞中期和长期的学术评价。


某学者学生,搞了一篇论文,暗地里搞操作,拉关系,并为多家期刊来争抢,喧嚣一时,名噪一时,

那么,这是短期,是暂时。

经过三年五年,十年八年,那就尘埃落定,水落石出了,恢复了本来面目。


因为,一切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学界同仁众目睽睽之下,在全国人民众目睽睽之下(全国人民,不能在此专业平台上来跟帖,来发言,来留言,但,可以到外面的其他地方啊)。

因为,一切都集中到了一起,摆放到了那里,一目了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2 15:14:49
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开展基金项目之类。

理工科我不懂,这里以文科为例。


那么,国家管课题,国家来出题。国家只管出题,只管出名利,别的事不用管,不用问。

国家出题后,大家自由来搞,搞完了自己发表在这个平台上,接受全国学界同仁的评选,也接受国家安排的评审团的评选,2者适当汇总一下,得出获奖者。

获奖者呢,得到奖金,自由支配,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给谁就给谁,想独吞就独吞。或者,得到晋升,等等名利。


如果一些课题重要,或者,感兴趣的人少,国家就多出名利来悬赏好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大体如此。不一定确切,不一定考虑全面。

那么,多简单的事?一切都很简单了。

大家都心情舒畅了,都简单从事了,也不需要申报了,也不需要拉关系,走后门了,也不会被搞暗箱操作了。


当然,拉关系等等作弊现象,肯定也有,但,也肯定大大收到了限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3 13:53:3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4 14:40:21
编辑要去众多稿件中挑选也会是个麻烦,那么他们肯定会倾向选择知名度较大的学者文章,那众多青年学者会被好期刊排除在外,因为编辑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选也不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去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4 15:11:04
hdjt 发表于 2017-2-14 14:40
编辑要去众多稿件中挑选也会是个麻烦,那么他们肯定会倾向选择知名度较大的学者文章,那众多青年学者会被好 ...
1,上述所说,完全有可能性,有现实性。


2,设想,所有学者学生的所有论文,都首先集中在这个平台上,来进行电子版的第一次的正式发表。

那么,全国学界同仁,及外国同仁,会来观看的,评价的,交流的。


任一论文下,会有交流和评价,大于等于0。
好文章,全国学界同仁,其实还是心里有数的。


哪些论文优秀,哪些期刊选登的优秀论文多,还是相当明显的,相当共识的,相当口碑的。


而各个期刊,任一期刊,它是懒惰,是裙带,还是勤快、公正,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那么,全国学界同仁,其实还是心里有数的。


再假设,此种平台上,有匿名发言功能,各专业的学者学生,可以点击一下,立即变成匿名发言。
那么,成千上万的人啊,有几十个人起哄,也够受的。


此外,此种平台,另外挂接着大众性的平台。
人民大众,可以到隔壁的专业平台上来观看的,并且,在大众性平台上去发言的。
而专业学者学生,也可以到隔壁的大众性平台上去实名或化名去发言的。
可以到专业论文平台之外的,那个大众性平台上,去起哄的。



3,当原本著名的期刊,只盯着少数人(例如名家,学阀,学霸,高管,高官,熟人,之类),大家是有目共睹啊。
--------而非著名的期刊,想上述做法,也做不到啊。

那么也就是说,同行当中,大多数人,绝大多数人,捞不到上述好处啊。

那么,所谓普通的不著名的那些期刊,就趁虚而入了。其中,会有一些期刊,着眼于论文的优秀,尽量抢先发现优秀论文。

那么,全国学界同仁的大多数,干脆就不靠拢不巴结那些著名期刊、高档期刊了。不卑不亢,不拒绝,不理睬,不巴结,不靠拢。也就是疏远了那些著名期刊中的势利眼。


也就是说,原本所谓的著名期刊,且不正派,不正干,就会被疏远,就会落魄。会变成少数派啊,另类啊,“臭名昭著”啊。
----------除了顶尖的官方权威的几个期刊之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4 15:13:08
hdjt 发表于 2017-2-14 14:40
编辑要去众多稿件中挑选也会是个麻烦,那么他们肯定会倾向选择知名度较大的学者文章,那众多青年学者会被好 ...
上述是人之常情,

但,

其实,假若真有了这种论文平台,全国学者学生的全部论文,都在平台上首先发表,做第一次的电子版的正式发表,进而,再由全部的学术期刊,前来选稿,抢稿,


那么,
没有几家期刊,胆敢大肆上述做法的,胆敢公开上述的做法的。寥寥不几,偶然做做而已,偷偷摸摸搞搞上述做法而已。


不妨,精通博弈论的网友,做一下简单的分析,即可明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4 15:23:06
hdjt 发表于 2017-2-14 14:40
编辑要去众多稿件中挑选也会是个麻烦,那么他们肯定会倾向选择知名度较大的学者文章,那众多青年学者会被好 ...
上述,是历史性的惯性,容易出现,也很容易被抑制。


因为,

首先,

在全国专业论文平台上来发表论文,这已经是正式发表了,是电子版的正式发表,

也就是说,专业的学者学生们,对于再次的纸面的发表,并不那么依赖了,仰望了。

在平台上,可以集中搞全国性的学界同仁的学术评价啊。
而这种评价,主要是中长期的正面的肯定性的指标,具体指标这里省略。
也就是说,即便在期刊上再次纸面发表,在著名期刊上发表,对于论文的评价,对于论文的“得分”,影响不大啊。纸面的再次发表,在著名期刊上发表,也就相当于免费做一次广告啊,宣传了一下而已。


而晋升职称等等呢,可以搞全国性的不分地域单位的同行评审啊。
并不依赖于职工所在单位啊,也不依赖于职工所发表论文的那期刊的档次啊。


等等。


其次,

各个期刊,假若搞上述的不地道的做法,必定人人皆知,人人心里有数。也就是说,这种期刊,会坏了口碑,坏了名声的。


搞这种全国性的论文平台,其实,就是开大会啊。就是把所有的专业的学者学生,给聚集起来了开大会啊。而不是原来的各个的小国寡民啊。

这个的威力,威慑,不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5 08:14:58
hdjt 发表于 2017-2-14 14:40
编辑要去众多稿件中挑选也会是个麻烦,那么他们肯定会倾向选择知名度较大的学者文章,那众多青年学者会被好期刊排除在外,因为编辑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选也不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去选



现在的情况,就如上述吧。
现在,全国的专业学者学生,都投稿,分别投往各家期刊。

那么,猜测来说,臆测来说:
各家期刊都是关注熟人、名人、大人物之类之类,
而对小人物、小学者、小教师之类,关注就少,很多稿件甚至看一眼就算了,甚至一眼都不看,或者十分钟就给看完。完了之后,就退稿了,或者不退稿,等好长时间之后再退稿。
也就是说,现在的情况下,各家期刊并不是用心审阅每一篇投稿的,而是有所偏重,有选择地审稿。对每天蜂拥而来的稿件,有的高度重视或高度喜欢,有的较高重视或较高喜欢,有的有些重视或有些喜欢,有的不怎么重视或不怎么喜欢,有的不重视或不喜欢,等等等之类。


当建立了专业论文平台,上述情况仍旧存在,但,臆测来说,会有所降低,甚至很是降低了。
可以指望,情况只能好转,而不是更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5 08:42:24
当建立起这种现代化的集约化的专业论文平台,


则博士生及以上的学者,他自己就是自己的编辑,他自己决定能不能发表,他自己决定,是发表多少篇,是重质量,还是重数量,是抓紧抓好代表作,还是热衷于泛泛而谈,是扎扎实实地写,还是匆忙地粗糙地写,好大喜功地写,哗众取宠地写,老调重弹地写,浮皮潦草地写,不疼不痒不咸不淡地些,留下一堆的笑柄。

而硕士、硕士生、本科毕业生、本科生等,如果想发表论文,需经博士、副教授及以上1人或多人来把关,审阅后,再去发表。


总之,淡化发表,淡化期刊,淡化期刊的级别档次,而使得,人人能够轻易的发表。

但是,重点突出的是,对任何论文的中长期评价,全体同行的评价。

而在职称晋升的时候,一是看代表作,二是看全国同行的评议和评审。并不看论文数量,并不看期刊等级。



那么,上述情况下,能在期刊上发表,再次的纸面的发表,一是给自己的论文起到广告作用,二是一种名誉,纯名誉。
----------仅此而已。
----------------此时,各家期刊,不过是论文选刊了而已。仅仅是再次的纸面的发表而已,重复的发表而已了。


此种情况下,假若一些期刊,依旧紧盯着熟人、名人、大人物之类,会脱离群众的,会被孤立的,会被议论的,会被起哄的,成为笑柄,众矢之的。


设想,全国的同专业的同行,成百上千,成千上万,而假若某期刊紧盯着熟人、名人、大人物之类,则它的作者圈子能多大呢?则它的口碑能有多好呢?
它就脱离了大多数了,它背弃了大多数了,它自我孤立了。
况且,此种情况下,纸面的期刊,其地位作用,早已经大为降低了。



设想,各家期刊,假若浮皮潦草,蜻蜓点水,应付差事,不用心审阅每一篇在平台上发表了的论文,则期刊就容易暴露出来,

因为,平台上的论文,已经属于公开的正式的发表,会有同行的一定关注,一定交流,一定评价,一定人气,都公开展示着。
---------而期刊假若视而不见,不来关注,或者,期刊只关注熟人名人之类,就容易暴露本来面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5 08:53:22
此种情况下,假若一些期刊,依旧紧盯着熟人、名人、大人物之类,会脱离群众的,会被孤立的,会被议论的,会被起哄的,成为笑柄,众矢之的。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软件、硬件的技术,很容易客观及时的描绘任一期刊的作者圈子,编辑部和作者们各自互相之间的“裙带”关系,所发表论文的同行评价的“得分”情况,一目了然,一览无遗。


固然,各期刊可以随心所欲,但,也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了。


假设某期刊,它就是紧盯着熟人、名人、大人物之类,那么,这种“裙带”作风,是一目了然的。
那么,它所刊登的各篇论文,到底是高是低,是好是坏,也是一目了然的。
它浑身是口,也无法抵赖,并且也无法阻挡天下嚷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5 09:01:15
自古以来,学术的专家、权威、大师,都不是靠论文的数量,而是靠质量。

牛顿、爱因斯坦的一万字,顶三流学者的一亿字。

而一万片垃圾论文,不如一篇实打实的论文。

那么,考察任一学者,并不看他的论文数量,而是看他的代表作。
--------也并不看他的论文,发表在哪家的期刊上。他就是发表在银河系经济研究上,发表在宇宙经济研究上,有什么用呢,谁在乎呢。


譬如评价任一学者,晋升任一学者,仅仅就看2篇论文或三篇论文好了,
----------就看质量,看全国的同行的评议,看中长期评价,看论文的质量。


那么,大家会自觉控制数量,重视质量,而并不会粗制滥造,写一大堆论文的。
----------写了也没有用处啊,对自己没好处啊,况且,言多必失啊,漏洞百出啊。

换句话说,越是让学者学生在发表论文上随心所欲,想写就写,想发表就发表,反而,他们并不会如此的,而是自觉控制了。



那么也就是说,当建立起这种专业的论文平台,完全可以指望,经过几年之后,大家都不怎么发表论文了。

其中高产的,平均一年写一篇,

其中低产的,平均几年才写一篇。

---------而这,才是正常的,也是理想的。这才叫学术,才叫学术界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5 09:13:00
有所谓二八定律之类,

20%左右的客户,提供了80%左右的收入贡献。

20%左右的人口,占据了80%左右的财富。


20%左右的学者,提供了80%左右的创新成果。


-------------自古以来,古今中外,上述是统计规律,大体的规律,大局,大势。


那么也就是说,客观来看,事后来看,大多数人所写的论文,大多数的论文,都终归是没有用的,就是来凑数的,凑人气的,捧人场的,制造热闹气氛的。

--------而无论是说,这大多数的作者,是名牌与否,海龟与否,在高级高档期刊上发表的与否,等等与否。


那么,要把论文的写作,论文的发表,论文的数量,论文发表所在期刊的档次等级,等等,看成泡沫,云烟。

那么,要回归正常,回归平常心,回归起码,回归学术和学术界的本来面目,用本来面目,去看待本来面目,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那么,要承认和接受和允许,大多数的论文,终究是“垃圾”论文,可有可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5 09:33:29
在现代来看,科研,论文,不过是普通的手艺,普通的产品。


农民打粮食,产牛奶,产鸡蛋,产蘑菇,产香菇,这不是平常事吗?

工人出产电灯泡,布匹,皮鞋,汽油,螺丝钉,汽车,珠宝,这不是平常事吗?



学者学生搞学术,写论文,这也是平常事,普通事,
并且,
一,事后来看,归根到底来看,只有少数人搞出了创新成果,搞出了“合格品”,而其他的人,搞的是可有可无的“废品”。
二,大创新,大学者,可遇不可求。不是求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当然,在现代的各种体系各种规模下,与古代人类相比,出大创新、大学者的概率,大大提高了,从千万分之一,提高到了百万分之一,甚至提高到了十万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