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8月11日电---中国国家统计局、海关和中国人民银行周二集中公布了7月宏观经济和金融数据.
多家投资银行的报告认为,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回暖上升态势,但复苏步伐不如预期的那麽迅猛.国内需求仍将充当发挥主导作用,物价料正触底年内或恢复正增长;而随着外部需求企稳及基数效应消失,下半年出口同比增速将有较大反弹.
数据细节: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8.2%,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9%,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
7月出口同比下降23%,进口同比下降14.9%,当月贸易顺差为106.3亿美元.1-7月出口累计同比下降22%,进口同比下降23.6%.
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8.42%,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则达到26.37%的记录高位,当月人民币贷款新增回落至3,559亿元.
以下为各投行观点:
--美银-美林 陆挺和TJ Bond:
经济仍在复苏,虽然复苏步伐不如预期的那麽迅猛(尤其是工业产出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若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无误,复苏的结构似乎有所改善,因消费的贡献有所增加.
工业产出增长低于预期,或令政府坚定保持目前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从该角度来看,对于目前担忧国家收紧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的市场而言,今天的数据应属利好.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在未来几个月可能会迎来反弹,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这是因为奥运及其後的金融危机造成的.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在今年下半年或会提速到25%,高于上半年的9.9%.
CPI和PPI可能在不久之後会触底反弹.
--摩根大通 李晶:
中国公布的7月数据指向了下半年经济持续复苏之路,且由强劲的政府投资引领.上半年剧增的银行信贷给投资增长提供了资金支持,但同时亦引发了通胀风险、不良贷款,及潜在资产泡沫.7月新增贷款料较6月有很大幅度的减少,因银行倾向于在上半年放出贷款,且政府加强对信贷增长的审查.为减轻市场对可能的政策收紧的忧虑,中国政府已强调将维持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进行微调以防止资产泡沫.在全球复苏之路仍难以平顺之时,国内需求料仍是2009年馀下时间里的经济增长主要引擎.
中国7月的CPI和PPI均录得下降,并分别为连续第六和第八个月处于通缩区域.尽管仍处通缩,随着国内和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今年底的价格应会开始上涨.已有迹象显示主要工业品价格的小幅提升.中国现货钢价已攀至去年10月来新高.
同时中国的两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报告中的投入价格指数不断走升.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增长难以很快传递至零售部门,因中国工业部门存在产能过剩.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CPI将在三季度末触底.国内需求的力度、相对宽裕的流动性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攀升将令未来数月的通胀压力加大.尽管中国的CPI应在年底开始攀升,但通胀水平应处适度水平,消费者未来亦将继续感受到工业产能过剩和失业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未来数月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支出仍将维持,因上半年的纪录新增贷款仍有相当大部分未被配置.尽管出现了一些政策调整以抑制过度需求,预计政府仍将支持对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因私人投资对中国经济复苏十分重要.在上半年房地产成交复苏,且价格回到同比正增长之时,中国银监会已要求各银行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政策.
工业生产方面,PMI数据显示国内需求将继续增强,且出口需求将开始复苏.
--巴克莱资本 彭文生和常健:
7月数据显示,主要活动指标表现不一.私人支出的进一步反弹信号是其中亮点,印证了我们提出的经济持续回暖的观点.
7月数据略逊于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而零售额迅猛增长.我们预计,第三季GDP同比增速将超过8%,第四季则可达10%,CPI料在年底转正.
我们仍认为,量化政策(公开市场操作,道义劝告和可能发生的准备金率上调)将是央行采取的主要收紧流动性和限制资产价格通胀风险的工具.收紧速度将取决于未来几个月的数据,但我们认为,在明年下半年之前,基准利率和贷款利率不会上调.
7月CPI和PPI仍为负数,因基数效应.我们认为,CPI可能在7月已触底,年内将转为正值,因高基数效应逐渐消失.PPI也可能已在7月触底,下半年同比跌幅将缩小.
主要受高基数效应影响,出口同比跌幅扩大至23%.我们认为随着外部需求企稳及基数效应消失,下半年出口同比增速将有较大反弹.进口同比跌幅由6月的13.2%扩大至7月的14.9%,但仍大大强于第二季20%的跌幅,反映出内需持续走强,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新增信贷降幅大于预期,这部分反映出由6月的高位回调的趋势.我们预期,下半年新增贷款仍将维持适度水平.尽管新增贷款减缓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但我们认为其对整体经济影响不会太大.由于新增贷款增速下降,我们预期第三季广义货币增速将企稳.
--摩根士丹利 王庆/Denise Yam/Katherine Tai:
表现相对出色的经济状况令贸易顺差短期内承压:中国剧增的投资正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需求来源,导致最近的贸易顺差减少.
未来将稳步复苏:今年四季度经济的改善将十分明显,因正常化效果将显现.预计全年出口和进口的下滑幅度将缩小至16%和13%,今年前七个月的下滑幅度为22%和23.6%.
经济增长保持强劲,但通缩问题尚未解决:CPI和PPI下滑幅度超过预期,虽然部分原因是基数较大,但亦表明经济复苏并未给供需平衡带来明显压力.
过度投资、信贷过度扩张和经济失衡问题恶化的担忧减弱: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增长更多是由消费带动,而不是投资带动,从而降低了"浪费的投资"和政策干预风险.
信贷增长将回归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收紧,货币供应增长亦出现调整.预计企业存款增长将进一步增加,显示商业环境有所改善,但家庭存款从银行转移至股市也导致存款增长放缓.这与公布的M1数据回升一致.
预计货币扩张和投资增长将进一步正常化,因此,信贷扩张步伐进一步放缓并不构成对实体经济增长的约束,也不能解读为政策收紧.(完)
--整理 郑及游/李然/石冠兰/陈敏; 审校 黄凯/张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