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2017-2-14 16:30:23
1)挑战权限500论坛币;连续阅读第4天;未中断;预计还需1天完成阅读
2)①社会现象中的很多影响被归因于模仿,但实际上,这样的模仿只不过是传染的结果。……引导民众的,是榜样,而不是论证。任何时期都存在少数有个性的人跟其他人作对,并被无意识的大众所仿效。然而,这些有个性的人不能太过明显地跟公认的观念不一致。假如他们这样做,模仿他们就太难,他们的影响力就等于零。
②群众的意见越来越倾向于成为政治的最高指导原则。今天,他甚至发展到了可以迫使国家结盟的程度 。……现如今,政治越来越多地受制于易变群体的冲动,他们丝毫不受理性的影响,只能被情绪所引导。……但千万别忘了,考虑到目前民众所拥有的力量,假如一种意见获得了足以让人们普遍接受的威望,他很快就会被赋予某种典型的力量,一切都会在它的面前俯首帖耳,自由讨论的时代也将长期关闭。
3)群体的支持成为领袖成功地关键,而这种支持的条件在于领袖表达的内容符合群体的冲动。欧洲反一体化、川普反全球化的立场,正是满足了特定群体的需求,在这一群体的数量足够多时,他们就获得了政治上的成功。任何人在本质里都是利己的,因此当有的事情可能使整个社会或者国家受益,而自己承受损失时,这个事情就无法得到任何个人的支持。全球化在我看来正是这样一件事,但确实损害了制造业底层的工作机会。于是在民众的政治影响力甚至有可能高于政治精英的现在,他们的冲动、他们的不理性,就成为了巨大的力量。尽管英国脱欧、美国高筑贸易保护之墙,可能对他们的伤害更甚,他们,作为一个群体,也义无反顾的前进。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当这些支持者看到他们所支持的政治方向落实之时,易变的他们将成为催促英国回欧,川普下台的最主要的力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4 19:58:04
1)挑战权限1000论坛币;连续阅读第4天;中断0次;预计还需6天完成阅读

2)当日该书中认为有启发有价值的段落(文字照片图片皆可)
没有传统,文明是不可能的;没有对这些传统的破坏,进步也是不可能的。困难----这是个极严重的困难----在于如何在稳定与求变之间取得平衡。因此,对一个民族来说,理想的状态是保留过去的制度,只用不易察觉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加以改进。这个理想不易实现。使它变成现实的几乎只有古罗马人和近代英国人。

3)对摘录段落的思考点评及感想(50字以上)
本人是做优化算法的,其实上面第一句话,基本就暗含了当今online optimization的核心问题,到底是应该exploration(探索)多一些,还是exploitation(利用)多一些。探索过多,有可能会面临很多失败;利用过多,有可能会错过更好的决策。过度的依赖传统,就好比只利用已有模式,尽量少的冒风险,但容易坐吃山空;而想要进步,必须冒一定的风险,但有可能万劫不复。所以从优化界的角度而言,我们做决策应该平衡好exploration和exploitation,不能过度极端。所以暴力革命有可能成功,但这也是以一定风险为前提的,同时导致生灵涂炭;与此相反,渐进式的改革可能会好些。想想去年股市的熔断制推出以及打新政策的改革,无不以为是过于冒进而缺少事前调研求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5 12:41:38
1)挑战权限500论坛币;连续阅读第5天;未中断;已完成阅读
2)①我已经在别的地方阐述过这种凶残本能的起源,在群体的身上,这种本能总是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然而,正像群体当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样,这些本能并不阻止他们表现出其他相反的情绪,比如常常像凶残一样极端的慈悲心肠。
②这些陪审团提供了非匿名异质群体的绝佳例证。我们将发现,他们表现出很容易接受暗示,而推理的能力则微不足道;同时,他们容易受群体领袖的影响,主要是被无意识的情绪所支配。……然而,让专家们大吃一惊的是,不管陪审团的构成如何,它的裁决并无不同。
③群体的意见是别人强加给他们的,但他们决不能夸口自己有什么合理的意见。……这就是选民群体的心理,它跟其他的群体并无不同:既不更好,也不更糟。……民众的选举权不管是受限制的,还是普遍的,不管是在共和制还是君主制之下行使这种权利,不管是在法国、比利时、希腊、葡萄牙还是西班牙,它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归根到底,他只不过是种族的无意识愿望和需要的表达。在每一个国家,当选者的一般意见都代表了种族的禀赋,代复一代,这种禀赋不会有显著的改变。
3)①中所述之情况,在此书写成之后发生的二战中,无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国纳粹党在集中营中残害犹太人的行为,无疑是残酷的,而其中的执行者无疑是最残忍的帮凶,尽管战犯在之后的纽伦堡审判时辩称其只是遵从当时的制度,并无超越权限和主观伤害的罪恶,而审判中的美国大法官也确立了一个原则——极端不正义的法不是法,来反驳这种辩解。但现在的反思,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如《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中所表达的思考,这种作为这个犯罪群体中一员,可能是完全被动,但无法抽离的,而其所接受的暗示导致的疯狂和残酷,究竟该由谁来承担主要的责任。在群体中,个人的恶得以释放,可能是由于群体解放了其道德的束缚,不正义的法度给予他行动的基础。(不过这个思考,并不包括日本人在中国的屠杀,情况不同)
在②中是一个中国不存在的制度——陪审团制度。陪审团制度是否应有,争议已久,不过这里并不准备谈及这个话题,而是关注作为陪审团的群体,究竟怎样左右案件判决。因为群体的特征,陪审团由什么人构成,都不影响其推理判断的能力,而这也正是陪审团的作用(或说目的)。记得关于陪审团的一部经典电影《十二怒汉》中,每个陪审员各不相让,只为追求事实的真实,在群体心理的审视下,无疑是略带夸张的。或者说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在一个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取得效果的群体中,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容动摇的底线,但也有存在接受暗示、感染,跟从主要观点的部分。但无论如何,陪审团做出的判断,符合每个陪审团成员的禀赋,并未违背任何一人的底线,加之陪审团人员组成的随机性,做出的判断总体是符合社会整体评价的。相比于一位法官或是三名法官做出的判断,应当说更少有偏颇的。(BL一个案件中一位法官因自己孙女受害于某个群体,导致对其判决时未考虑被告为未成年人,而毫无宽容)群体心理在这里也体现出积极的一面,虽然推理能力和逻辑能力下降,但是却更能体现出社会整体的评价,在法律上可能更符合法治的精神。
在③中,又返回那个主题,即制度无法影响民族的品性、禀赋。普选或限制性选举,无论是哪种,都无法真正影响选举的公正性。这个观点,在我看来是存在疑问的。选民必须全有全无的接受候选人的竞选意见,而选择也必然代表两者存在差别。虽然选举制度的不同,并不影响民族品性对于国家的影响,但是却可能影响何种暗示接受的群体成为民族秉性中产生更大影响的那一方。否定这一点就等于否定在国家对于民族的重要性,尽管可能长期而言民族品性、禀赋最终决定了最终的方向,但是一定期限内的方向,是否会潜移默化的改变民族品性,这也无法下定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5 13:22:05
1)挑战权限1000论坛币;连续阅读第5几天;中断0次;预计还需3天完成阅读

2)当日该书中认为有启发有价值的段落(文字照片图片皆可)
但是,当领袖们打算用观念和信念----例如利用现代的各种社会学说----影响群体的头脑时,他们所借助的手段各有不同。其中有三种手段最为重要,也十分明确,即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它们的作用有些缓慢,然而一旦生效,却又持久的效果。

3)对摘录段落的思考点评及感想(50字以上)
作者在文中总结的三种传播观念和信念来影响群体的手段,即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也同样的可以用于如何推广宣传一样产品。首先,是对产品有明确的定位,这种定位可以用明星代言、实验证明、权威机构认定,但普通消费者也很难从这种背书当中真真正正的看出产品的好坏;进而有的人会相信产品质量,有的人会拒绝产品质量,但总体而言背书的『代价』越重,相信的人越多。然后,接下来,重要的是说三遍,就是要对产品的形象以及功效能够做到深入人心。因此,需要大量的广告(包括媒体宣传曝光)来宣传产品,这一点即使是已经家喻户晓的产品也不能或缺,比如说恒源祥,羊羊羊。谎言说多了,变成了真相,这个时候的『大数定理』反而会误导大多数人,就像大数据一样,不仅要保证量,同时也要保证质。最后,便是传染法。高明的商家,除了利用广告之外,还会利用受众的口耳相传的口碑来为其推广,这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决定了产品的天花板。最后,其实这三步完全是对同一个产品或者信念的不断背书,第一层由名望背书、第二层由媒体大众进行背书、第三层由亲朋好友进行背书,直到最终你自己逐渐相信,如果你不选择相信的话,就只能做个孤独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5 17:06:48
lalot 发表于 2017-2-15 12:41
1)挑战权限500论坛币;连续阅读第5天;未中断;已完成阅读
2)①我已经在别的地方阐述过这种凶残本能的起 ...
https://bbs.pinggu.org/thread-5207532-1-1.html恭喜挑战成果,请至链接领取奖励,X10倍=5000论坛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06:29:03
明天开始挑战这本书,争取三天读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6 21:46:12
1)挑战权限1000论坛币;连续阅读第6天;中断0次;预计还需1天完成阅读

2)当日该书中认为有启发有价值的段落(文字照片图片皆可)
5.jpg

3)对摘录段落的思考点评及感想(50字以上)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一定是ZF、作家或者报纸的意见有失偏颇造成的。只能说,普罗大众的意见逐步的走到公众的视野当中了。因此即使对于同一件事,不同人从各自的角度、利益、以及知识背景,也必然会带来不同的观点。观点多,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这增加了普通民众做决策的难度与成本,甚至在众多选择之中,索性不去分析而直接抛骰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7 11:12:34
1)挑战权限1000论坛币;连续阅读第7天;中断0次;已完成阅读

2)当日该书中认为有启发有价值的段落(文字照片图片皆可)
6.jpg

3)对摘录段落的思考点评及感想(50字以上)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相信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认为人多总是力量大,而不再进一步考虑每个个体的特质。《乌合之众》这本书所讲的群体,主要是指异质群体,诸如不同年龄、阶层、教育水平、职业等等聚集起来的群体。在作者看来,即使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从群体意识而言,却是愚蠢、冲动、非理性的。这样的断言,可以通过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加以支持。但本质上而言,我们的很多决策都是基于群体而做出来的,不能单纯看坏的一方面,同时也要意识到群体决策的优点。这些年比较流行的大数据问题,其中有一个分支叫做ensemble learning(集成学习),大概意思就是综合多个简单分类器的结果,而做最后的『群体』判断,这类方法据说表现出奇的好。换句话讲,一个人犯错的概率有高有低,但所有人均犯错的概率可以认为微乎其微。我认为群体之所以不理性的原因,在于所谓『理性』标准的变化。事后看历史事件,难免会和当时人的认知或者道德标准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这就是『群体』导致的后果。看完这本书,觉得《乌合之众》很多观点其实有些片面而且过于主观,只能说『群体』的研究是重要的,作者提出的问题也是重要的,但其回答以及分析论证方式,实在不敢苟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7 14:08:11
Greenwicher 发表于 2017-2-17 11:12
1)挑战权限1000论坛币;连续阅读第7天;中断0次;已完成阅读

2)当日该书中认为有启发有价值的段落(文 ...
https://bbs.pinggu.org/thread-5283304-1-1.html恭喜挑战成功,获得X10倍奖励,10000论坛币,请至链接领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