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亚洲新兴经济体及七国集团之间的差距从未扩大
今年初,亚洲经济下滑速度明显,但现在却以惊人的速度强劲反弹。比去年同期增长率掩盖了这一反弹事实,为了体现这一转折点,我们来看看各季度变动。折合成年率后,韩国第二季度GDP较第一季度增长近10%(同比下降2.5%),新加坡增长20%(同比下滑3.7%)。中国目前并未公布季度财政数据,但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该季度GDP增长年率将达15-17%。
亚洲区内其他经济体目前还没有公布其GDP数字,但他们也很可能出现强劲反弹势头。第二季度,台湾地区工业生产按年率增长89%,日本或将实现强劲的GDP增长,工业指数按年率增长38%。相反,美国、欧洲等国在本季度中经济将持续萎缩。
今年第二季度增长率有望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例如,新加坡的经济回暖有部分原因是其制药业产值大幅增加,而众所周知其产值并不稳定。尽管如此,亚洲经济已步入复苏轨道。巴克莱资本经济学家彼得.瑞德沃德预计,亚洲新兴经济体2009年GDP平均增长率近5%。然而同期,G7国家GDP将衰退3.5%,两者差距扩大至8.5%。
由于对发达国家出口下降,六个月前,亚洲各经济体正处于世界金融风暴的正中心。在美国及欧洲的进口需求仍然低迷的情况下,他们是怎样实现反弹的呢?原因之一是2008年底及今年初的经济暴跌导致了加剧了大量货品的挤压(企业是靠其所供应的货品来生存的)。随着需求企业的存货日益减少,出口企业订单增多,工厂也再次开始重新运行。更重要的是,由于世界各地的财政刺激,各国国内需求回升。受惠于购车减税及低收入家庭补助政策,折合成年利率,韩国今年第二季度的实际消费支出增长14%。其出口率年利率同样增长53%,这部分归功于中国的大需求量。
怀疑论者认为,仅仅靠中国的力量是不能拉动亚洲经济的,因为大部分亚洲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对于中国来说仅是中间商品,而这些加工后将出口到发达国家。亚洲发展银行表示60%的亚洲出口商品实际上最终被运到发达国家。然而,这忽略了中国的经济反弹给亚洲各企业及消费者信心,而引起的巨大推动力量。
如果西方世界继续口无遮拦,那么亚洲的财政刺激和重新进货不再的时候怎么办?最近汇丰银行的两名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 纽曼和罗伯特 万德思福德做了份报告指出,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亚洲的经济复苏将持续到明年。不像美国和欧洲,其银行的系统瘫痪和债台高筑削减了低利率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而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其流动性过剩,这无疑将扩大内需。
或许,目前亚洲各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不是欧洲市场需求的低迷状态,而是国内的通货膨胀及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印度储备银行已将其今年的通胀预期率提高到5%,远高于其3%的原指标。中国银监局已下令各银行按规范贷款,并确保贷款进入实体经济而不是股票。如果美国联邦政府也能这样做,并且多考虑一下资产价格泡沫风邪,那么世界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一团糟。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