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66 2
2009-08-14
一、中国经济目前总体处于迅速转暖阶段的亮点    1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的最大亮点是银行信贷数据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据人民银行发布的信贷数据,2009年前3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4.96万亿元,同比增长29.78%,增幅不仅远高于2008年前3个月的同比名义增幅(14.8%),甚至是近10年的月度同比最高增幅。从各月信贷数据来看,1~3月的信贷同比名义增幅分别是21.3%、24.2%、和29.8%,呈现逐月上升趋势。实际上,我国信贷月度增长数据自2008年11月之后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处于负数区间,因此,实际信贷增速更是远远高于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例如,1~3月固定资产投资品价格增速为1.2%,信贷名义增速是29.8%,1~3月信贷的实际增速高达31.4%,这是近10年从未有过的。从绝对数额来看,1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25万亿元。虽然央行未确定今年的信贷指导目标上限,但全年新增信贷达到8万亿~9万亿元应该是能够实现的。
    与信贷大幅增长相伴随的是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反弹。M1增速从去年11月的6.6%大幅反弹到今年3月末17%,M2也从去年年末低于15%大幅上升到25.5%的水平。从历史数据来看,M1、M2月度增速和CPI月同比增速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且似乎M1增速和CPI的相关性更强。与此同时,CPI增速明显滞后于M1、M2增速变化,滞后期大约4~6个月。考虑到目前M1、M2增速已经开始大幅反弹,因此,CPI指数很可能在今年4季度出现较大快速上升,管理层应对此有所警惕。目前应密切关注M1、M2增速是否持续走高,如果继续走高,今年4季度通货膨胀很可能卷土重来。
    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也是今年1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的一大亮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万亿元,同比增长28.8%。单从发布的数据看,似乎1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并不大,仅比2008年1季度高4.2个百分点。但是,如果考虑价格因素,会发现今年1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出奇地高,是去年同期实际增速的2倍以上。去年1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是24.6%,但是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增速却高达8.6%,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仅为14.7%。与去年1季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1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同比下降1.2%,因此,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高达30.4%,比去年同期高出15.7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04年1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支持经济快速回暖的数据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发电量数据。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公布的3月份PMI指数为52.4%。PMI指数自2008年8月起连续6个月低于50%,其中,2008年11月为最低点(38.8%)。之后连续4个月出现回升,3月首次占到50%以上。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处于扩张阶段;低于50%,经济处于衰退阶段。刚公布的4月份PMI指数继续强劲回升,达到53.5%,这表明中国制造业乃至宏观经济整体回暖已经得到确认。
    发(用)电量数据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发电量自2008年12月已出现好转,当月发电量同比虽然下降7.9%,但环比却上升8%。今年1~2月由于春节和去年冰雪灾害等因素影响,出现同比和环比变化不一致的情况(由于去年2月基数较小,今年2月虽然同比增长5.9%,但环比却下降了1.1%)。但3月份的环比和同比数据都出现了积极的变化,环比大幅上升17%,同比仅下降0.71%。相信进入2季度后,发电量数据会大幅好转。
    消费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令人鼓舞。我国消费实际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自2007年起一直保持在12%以上的高位。单月消费实际增速在今年1月甚至上升到17.7%的历史最好水平(元旦和春节因素)。2月份实际增速略有回落,从17.7%回落到13.4%,但3月份的消费数据令人鼓舞,单月同比实际增速迅速回升到16.1%的高位。
    与此同时,支撑消费高位增长的居民可支配收入1季度的数据也非常令人鼓舞,城镇居民1季度名义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10.2%,剔除价格因素为11.2%。需要说明的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很少超过GDP增速。近期情况最好的是2007年,全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与GDP持平(均为13%),个别季度超过GDP增速。而今年1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大大超过GDP增速,超出5.1个百分点,因此,我们估计今年消费增速依然可保持在高位运行。
    二、不理想的方面
    今年1季度出口数据表现依然较差。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4.9%,其中出口下降19.7%,进口下降30.9%。但是,若从月环比和同比数据趋势来看,已出现好转的迹象。今年1~3月,进出口同比增幅分别是29.0%、24.9%和20.9%,其中出口分别为17.5%、25.7%、17.1%,进口分别为43.1%、24.1%、25.1%。可以看出,总体上处于逐渐好转的迹象。如果考虑进出口商品价格下降的因素,实际进出口数据下降的幅度并没有名义增速反映的那么大,这一点对于进口数据尤其明显。进口数据1月份为最差,2月份后已大幅好转,说明国内需求在增加;出口数据2月份为最差,到3月份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大幅回升。
    另外两个不甚理想的数据是工业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这两个数据往往相关性非常强。1季度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速为5.1%,虽然高于1~2月份3.8%的水平,但与历史同期相比依然不理想。尽管如此,我们也能从月度工业增加值增速数据看到工业生产在逐月好转的趋势。工业增加值月同比增速在去年11月达到5.4%的最低位后大幅反弹,2月份甚至反弹到11%的两位数高位,3月份的同比增速虽然下降到8.3%,但月环比却在大幅上升。相信随着用电量的逐月恢复,工业增加值增速会在2季度大幅反弹。
    今年1季度最令人失望的是GDP增速,仅为6.1%。1季度虽然出口增速下降了19.7%(实际增速约比去年同期低33个百分点),但是国内需求却大幅反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高达30.4%,比去年同期高15.7个百分点;消费的累积实际增速也达到了15.9%,比去年同期高3.6个百分点。考虑到国内需求(投资加消费)占GDP的比重超过90%,而出口部门创造的新增产值占GDP的比重不会超过12%(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为35%左右,由于加工贸易占比大,出口产品中仅有不到30%的产值是在国内创造的,因此,出口部门新增产值占GDP的比重不会超过12%)。如果和去年1季度的数据进行比较,今年1季度GDP增速应该8%以上才合理。
    仔细分析其它相关数据后会发现,GDP增速并没有“失真”,它和工业增加值以及发电量数据表现出了很好的同步性。GDP增速之所以没有反映出国内需求大幅好转的事实,主要原因在于1季度企业在大幅消化存货,是存货而不是新生产值满足了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的大幅增长。另外,从支出法的角度看,出口需求的减少也对冲了很大一部分国内需求的增加。因此,1季度的GDP增速并未充分反映国内经济转好的程度。
    三、预计
    由发电量、工业增加值数据不断向好以及PMI中的存货指数降幅收窄等变化可以看出,企业存货在1季度基本已调整到位,未来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需要靠正常情况下新增产值来满足。因此,我们预计,只要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实际增速不出现大的波动,GDP增速会在2季度大幅反弹。与此相对应,工业增加值增速也会大幅反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14 15:48:20
楼主分析形势后,对整个宏观经济放缓采取比较好的数据论证,但对预计的各个方面我觉得有些欠缺,行业开阔不是很全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14 16:47:01
楼主的基调 如果是统计局或是某某机构看了 会很认同  也很高兴 。
很多是矛盾的 别的不说  就说统计局的数据,往往数据一出来 反省很大。然后不得不出来解释,怎样怎样
数据的出处范围,数据量的大小怎样,啥啥啥没有在统计之内。想想可笑,既然是国家很是权威的机构,拿着真金白银不少,结果做的数据部能全面的反映,更不能起到国家政策指导建议的目的,已经是贻害万年了,还被某些所谓懂行的人拿来显摆,真是悲哀。简直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