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一生俯首拜阳明。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可叹的是心学自民国之后,旋即没落。而今知道阳明心学,了解心学大体,精通格物致良知的人越来越少,在此接一方宝地,写下我对心学的理解。希望有识之士,有缘之人,投之以目光。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此为先生门人徐爱徐文长之言,闻先生之言,即断言先生乃百世圣人。徐文长乃先生妹婿,后入先生门下。先生平易近人,而又不修边幅。少年放荡不羁,颇有狂词豪章。出入二氏之学,此当为因为朱熹,程颐之学。后学陆象山,先生自江西处困养心境,终于集心学大成,超凡入圣。
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欬,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门人徐爱书。
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果真如此耶?幸哉,徐爱,朝夕得先生真闻。贤哉,徐爱,能备录平日所闻,使我等隔世弟子能得以闻先生教诲。果不负先生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