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3160 10
2005-10-25

加入这个论坛以来,我一直是一看客,不太热衷于发表见解。但每每看见所谓著名学者发表既不遵守学术规范,以不严谨的所谓学术篇章时,总是摇头。

其实,我早已过了青春冲动的年纪,这里,只是想把我对当今中国的许多所谓著名学者的喧啸说一些我的杂音。我八十年代初毕业于一农学院,九十年代初从一法学院硕士毕业,本世纪初混了一个经济学博士。历经三个专业凡二十余年的学习经历,以一学生角度看待老师,其结论其实能够折射当今中国学术界的某些本质性的东西。

农学院的老师教经了我基本的谋生的技能,有了第一份工作。读硕士期间,当时的社会倒也无今日之繁乱,于时静心读了两年半的书籍(我们是该法学院最后一批两年半制的研究生)。我的指导教师至今仍是我心中最尊敬的人。他去世时,他带过和指导过的学生近三十余人为其守灵,其情其景,至今仍在我脑海中,他的学术人格和为人师表的尊严,我在此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再未见到过。

跟风赶时髦,本世纪初,我也混迹于骗取博士头衔的队伍中,但却再也无法找回心灵的安静,面对诸多著名的博士导师时,心中无论如何产生不了对其的尊敬之情。当他们以各种电脑技艺制作出足以浪费学生时间和金钱的所谓专著,教材。而荣登博士导师这在当今中国多少有些像寺庙里的僧人如今也有了处级、司局级一样的的红榜。我心中总是悲凉的。

当我的一位博士导师,怀着某种愤愤的情绪拒绝给本科生上课并进而愤愤的言明,博士导师怎能给本科生上课时,我彻底失望了。而这位“尊敬”的博士导师也再不能吸引我去听他的训令了。

我是一自由职业者。曾对我一位外国友人说,当今中国,可能有80%的有博士头衔的人进出于市场、官场、甚或还有风月场、情场的,多是混混,一如我一样,混得一博士衔,而真心做研究、教学的可能有20%,但却不会在上述各各场中找到他们的身影或听到他们的声音。

我总是不解,总是悲凉,当张五常,丘成桐、郎咸平们说出些真话时,总有那么多的“著名学者”群起而攻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0-26 13:05:00
有一定道理!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6 14:04:00

我是一个本科生,没你那么多体会,但是,在我身边,就有那么多的一些所谓的学者。

什么博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6 18:05:00

不要把社会想的太美好,好导师可求不可遇,好导师的市场供给就只有那么几个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7 19:38:00

其中滋味,不想多说,但真心顶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7 21:07:00
以下是引用warsky在2005-10-26 18:05:19的发言:

不要把社会想的太美好,好导师可求不可遇,好导师的市场供给就只有那么几个而已。

那这样说的话,岂不是好的导师都是经济租了,我们要想跟他们都是要交更多的钱的了,如果没有运气的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